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重磅推出>>正文内容
甲午战争期间那场不合时宜的万寿庆典 >> 阅读

甲午战争期间那场不合时宜的万寿庆典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朝鲜国王李熙听说大鸟圭介带兵来了,非常惊慌。他怕被日本抓住口实,要袁世凯暂缓清军入朝。袁世凯一面安慰李熙,一面赶忙和日本进行谈判。日本假意许诺不会增兵朝鲜,袁世凯信以为真。为了稳定局势,袁世凯要李鸿章暂停进兵,并让叶志超按兵待命。恰逢此时朝鲜乱事趋于平定,清朝方面认为已没有进兵的必要,便和日本商量共同退兵。
 
可日本不仅没有一点退兵的意思,反而更加强硬起来,不但切断了清朝驻朝大使馆的柴米供应,还将大炮直对着使馆。袁世凯这才明白日本人来者不善,他乔装打扮逃到仁川,又辗转登上了返回中国的军舰。
 
听说朝鲜的事情后,光绪皇帝焦急万分,心情非常矛盾。到底是大战一番,还是息事宁人?尽管随便一个人都清楚,捍卫国家利益远比什么生日庆典重要,但在当时的清廷中,没有谁能说服慈禧“将办生日的工夫花在为国谋利上”。
 
无奈之下,光绪只得和老师翁同龢商量对日办法。翁同龢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趁日本还没有什么大举动前,劝其退走,不战而屈人兵。看着一脸惶惑的光绪,翁同龢建议道:“皇上最好在给老太后请安的时候,婉转地告诉她日本东犯之事。”
 
光绪小心翼翼地来到慈禧所在的乐寿堂,委婉地告诉慈禧朝鲜事急,需要大量银两筹备战事。慈禧一下子就听出了光绪的弦外之音,她提高嗓音责问道:“是不是要准备战事,削减六十大典的用度?”见慈禧不悦,光绪的心一下子紧张起来。
 
在办生日宴上,慈禧不打算作任何让步。对她而言,大操大办六十大寿不单为图个痛快吉利,也是在巩固自己的权威。几年前光绪名义上开始亲政,并很有些自揽国家大事的意图,慈禧做惯了大清的主人,还不想退居幕后,她急需要借大办生日来挫挫光绪的锐气。在慈禧看来,光绪想将更多的银钱放在巩固军事而不是她的六十大寿上,是在挑战她的权威。
 
光绪没有说服慈禧,只能悻悻地回到紫禁城。坏消息再度传来,日本拒不撤兵。
 
清廷重臣也并非个个主张对日宣战:作为慈禧六十大寿的筹备总办之一,庆亲王奕劻就打算趁管理庆典银两时大捞一笔,因此他坚决反对增兵朝鲜;大臣李鸿章也不想将事情闹大,试图通过外交手段解决朝鲜问题,因为他比很多大臣都清楚,清朝国库空虚,根本拿不出足够的银钱和日本交战,只有他的淮军尚有800万两军饷足够对付日本,可威胁中国安全的不只是日本一国,他还不想早早耗掉这点老本儿。
 
此时的日本也并非很阔绰,可为了建立在亚洲的利益体系,却早已做好了军费动员,上到富商、官员,下至平头百姓,都积极地为国家捐款,甚至连明治天皇也把自己的私房钱掏出来兴建海军。日本等入朝之战已经很久了,它要将朝鲜当作侵入中国的一个跳板,要和其他侵略中国的西方列强一起瓜分中国。
 
慈禧在期待六十大寿的同时,捎带着“操心”了一下朝鲜问题,她以为这次还能像当初对待入台日军那样破财消灾,因此给大臣们发出的指示是:“朝鲜事求速结。”但慈禧的指示不是指速战速决,而是赶紧搞定那些日本人。也许在她看来,对付像日本那样的弹丸小国,没必要花那么多心思。
 
可李鸿章等人很快明白,要想速结朝鲜之事,是不可能的。李鸿章一面催促光绪准备军费,一面调兵遣将,制定作战方案。他打算从平壤进军,遏制日本的锐气,还采用海军提督丁汝昌的意见,在威海增设挡雷链、木桩等,防止日本的鱼雷偷袭。
 
日本人没等清军完成应战准备,就在1894年7月25日早晨发动突然袭击,动用三艘军舰,攻打中国驻朝鲜牙山湾的军舰。中国的“济远”号和“广乙”舰遭受重创。日军还掳走了一艘装满弹药的中国运输舰,另一艘中国运输舰见情形不对,遂挂上了英国的米字旗,结果被日军识破后击沉,舰上数百名清军全部遇难。而在牙山待命的叶志超部队则遇到4000多日军的猛烈攻击,叶志超抗敌不成,领兵撤退,一路逃到了平壤。
 


共4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106个字符
作者:且 东 来源:《百家讲坛》(红版)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