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重磅推出>>正文内容
甲午战争期间那场不合时宜的万寿庆典 >> 阅读

甲午战争期间那场不合时宜的万寿庆典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1894年是中国农历甲午年,本不是一个特别的年份,但历史决定了那一年的特殊。那一年的农历十月初十是慈禧太后60岁的生日,而慈禧太后的身份、地位,决定了1894年是大清帝国的“老佛爷大寿年”。
 
从这一年的夏天开始,北京城就弥漫着过节的气氛。那时候,中国人要大操大办的节日不多,皇帝、皇太后的寿辰就是国家重大节日。中国人祝寿极其重视整寿,慈禧的六十大寿定要大办特办、风风光光。过五十大寿时,刚好赶上中法战争,寿典进行得并不那么痛快,慈禧的四十大寿倒是过得不错,只是生日过完没多久,她唯一的儿子同治皇帝就因一场怪病身亡了。虽然慈禧也知道,时下局势不好,朝廷需要银两应对日益紧迫的国内外局势,但她却不想为国家大局放弃这好不容易才盼到的六十整寿生日。
 
当时的朝廷,事事要看慈禧的脸色,大家一早就摸清了慈禧的心思,谁都不敢在办生日宴上惹慈禧发脾气。
 
仗要打,慈禧的生日更要办。为了将慈禧的六十整寿办得空前隆重,早在1892年冬天,紫禁城就行动起来了。光绪皇帝发布上谕,对慈禧的六十大寿下了明确指示:“甲午年,欣逢花甲昌期,寿宇宏开,朕当率天下臣民胪欢祝嘏……”之后,户部、礼部、工部、内务府,都把筹办慈禧大寿当成了头等大事。1893年,紫禁城又专门成立了庆典处。慈禧爱看戏,人们就在慈禧太后喜欢的颐和园搭建了偌大的戏台。
 
就在大清上上下下为慈禧六十大寿张罗时,大清的藩国朝鲜发生了大事。1894年5月31日,朝鲜农民发动起义占领了朝鲜全州,朝鲜国王李熙向清廷发出呼救,希望清朝增派兵马支援自己。
 
接到李熙的呼救,清驻朝官员袁世凯马上禀告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因为保护朝鲜王朝关系着清朝的脸面,以及清朝在其诸藩属国中的威信,所以,1894年6月4日,李鸿章要直隶提督叶志超率领1500名淮军奔赴朝鲜,镇压起义。
 
宗主国帮藩属国解决麻烦天经地义,但事情却比想象的复杂得多。19世纪90年代,崛起中的日本盯上了朝鲜,并对大清国进行了试探(日本曾在1874年攻打台湾,清政府为了息事宁人,在对中国有利的情况下,给日本送去了50万两白银的“补偿费”),日本由此察觉到清政府的软弱和颓败。于是1887年,日本天皇便制定了《征讨清国策》,准备侵略中国。
 
这一次,日本也觉得可以在中国出兵朝鲜一事上好好地大造文章,就在袁世凯向李鸿章禀告朝鲜乱事并请求出兵时,时任日本内阁首相的伊藤博文和日本枢密院议长山县有朋正讨论着坐主朝鲜的办法。最后,两个人都认为,朝鲜内乱是天助日本,他们要来个浑水摸鱼。由于日本议会不同意对朝鲜实施强硬政策,山县有朋建议解散议会。
 
袁世凯等人并非对日本的心思一无所知,在发兵朝鲜前,他们就已经和日本方面打好了招呼,日本驻朝鲜使馆也一口承诺,日本不会给入朝清兵添什么麻烦。
 
中国人万万没想到日本会出尔反尔。李鸿章要叶志超救朝时,伊藤博文也联系到日本外相,商量好出兵朝鲜的办法。时任日本外相的陆奥宗光立刻察觉到清军入朝是日本控制朝鲜的大好机会,便欣喜若狂地对伊藤博文说:“日本脱亚入欧的时机来了。”
 
原来,在中国饱受列强欺凌之苦时,日本也没少遭受西方列强的欺负,日本一直想改变被人蹂躏的命运。对此,很多日本政治家以为,日本必须“脱”亚洲之“弱”,“入”欧洲之“强”,即加入西方强国的队伍,和他们一起侵扰弱国。
 
由于陆奥宗光对中日两国的军事实力非常了解,伊藤博文特向他请教。
 
俗话说“饿死的骆驼比马大”,清朝再不济也是泱泱大国。清政府在1885年时就加大强化海军的力度,从德国那里购来七千多吨的“定远”号、“镇远”号战舰和两千多吨的“济远”号巡洋舰。又在1886年组建起北洋水师,海上力量大增,1891年清朝大臣丁汝昌还率北洋水师到日本横滨做访问。气势汹汹的北洋水师给日本人留下了极深的印象,一想到此,伊藤博文就对出兵朝鲜一事十分担忧。
 
但陆奥宗光告诉他,中国军队并非表面上那样强大,清国有陆军60万,但装备上有先进武器的只有李鸿章手下的3万北洋水师。而日本在1890年后就将财政收入的大部分用于筹备军事,虽然海军在数量上比不得清军,但战舰数量和吨位却不比北洋舰队逊色,其配备的火炮数量甚至比北洋水师还要多,完全可以拼尽全力和中国大干一场。
 
伊藤博文思量再三,最终决定向朝鲜出兵。于是,日本驻朝公使大鸟圭介带着500多名海军陆战队队员,奔赴朝鲜,明治天皇则在东京募集兵力。而此时,紫禁城的头等大事依旧是为慈禧准备生日。


共4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889个字符
作者:且 东 来源:《百家讲坛》(红版)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