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重磅推出>>正文内容
嘉靖帝和他的锦衣卫:用铁血政策来巩固皇权 >> 阅读

嘉靖帝和他的锦衣卫:用铁血政策来巩固皇权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正德十六年(1521年)夏四月癸卯,年仅15岁的朱厚熜来到京城,要做一件大事情。这个来自湖北安陆的少年,身份说简单也简单,说不简单也不简单。说简单,他就是明朝众多藩王里一个不起眼的兴献王(即兴王朱祐)的世子;说不简单,他是正德皇帝的堂弟,而且正德皇帝驾崩后,在一无亲兄弟、二无后子嗣的情况下,他成为唯一合法的皇位继承人。
 
朱厚熜此次来京要做的大事,就是继承皇位。然而,刚一进京,他就遇到了阻力和难题。迎接他的礼仪官,要以皇太子即位礼的规格接待他,可朱厚熜不答应,理由很简单,他是以皇弟的身份嗣皇帝位,而非皇子。可朝廷第一重臣大学士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却刻意降格安排,名义上是要遵守礼仪,实际上是想限制皇权,提升内阁的政治权力。由于父亲死得早,13岁就以世子身份理国事的朱厚熜,政治智慧相当成熟,权术谋略也相当了得,在他的坚持下,他赢了。后来又因为如何给亲生父母兴献王和兴献王妃一个恰当的名号,嘉靖帝和朝臣们又斗争了一回,结果他又赢了。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大仪礼”事件。
 
通过初次的斗争,朱厚熜深深地意识到两个问题,一个是朝政太乱,另一个是朝臣们太过强势。为了尽快控制局面,也避免自己总是被欺负,他一方面大刀阔斧地整顿朝政,一方面培养自己的力量。即位之初,他就减税免赋,争取民心,同时关闭正德皇帝的珍禽异兽馆,示范明君形象;另外,他还大手笔地裁撤冗员,减少漕粮。这一系列举措颇得民心,朝政大有改观,政治面貌也为之一新,中外舆论甚至将新天子朱厚熜捧到“圣人”的高度。高高在上的朱厚熜,并不为此飘飘然。智商奇高、内心强悍的他,在施政方面,一直保持着冷静的态度和适度的机警。他讨厌文臣,对于太监也没有多少好感,一上台就“尽罢天下镇守太监”,限制宦官权力,史书上就说他“驭中官严,(令其)不敢恣”。那么,孤身一人来京的他,可以信赖和依靠的力量又是什么呢?是的,根据祖宗的成功经验,唯有皇家秘密警察(可谓明朝的克格勃)—锦衣卫。于是,他开始大规模整顿锦衣卫,先是“革锦衣卫冒滥军校三万余人”,随后,又“革锦衣卫所及监局寺厂司库、旗校、军士、匠役投充新设者,凡十四万八千余人”。对于锦衣卫的领导权,他自然也是格外重视,精心挑选,重用在安陆兴王府时的旧人。和头脑发热、疯疯癫癫的正德帝不同,年轻的嘉靖帝需要的不是风光的仪仗场面,而是一支忠诚度和战斗力都极高的皇家秘密警察部队,可以坚定不移地执行自己的“铁血”高压政策。
 
 
整顿后的锦衣卫,办事效率和执行能力如何呢?三年后,验证的机会终于来了。
 
嘉靖三年(1524年)七月戍寅,北京紫禁城的左顺门前,花花绿绿地跪伏着一大批身着各色朝服的官员。他们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伏在地上长跪不起。他们是在示威,而且是向皇上示威。根据《明史•何孟春传》记载,参加这次示威活动的官员达229人,其中六部就有五个部的一把手(尚书)参加,另外还有监察院都御史(正部级)2人,六部侍郎(副部级)3人,以及三品以上高级官员30人,除此之外,还包括詹事、翰林、给事、御史、大理及六部诸司等十多个国家重要机关的官员100余人。整个朝廷的公务员系统几乎都被调动起来。这是一次规格很高、场面很大、分量很重的示威活动。
 
皇宫门前守值的锦衣卫一看阵势,立马紧张起来,赶紧差遣太监跑到后宫向皇上汇报。虽说太监们着急害怕,可18岁的嘉靖帝朱厚熜却不以为然,对于政治权谋有着近乎天才般的理解和参透的他,很清楚这些大臣们的“闷葫芦”里装的是什么药,依然是有关“大仪礼”事件的延续风波。嘉靖帝只不过重用了桂萼、张璁两位替自己和自己父母说话的“异己分子”,竟惹得这么多朝臣集体示威,要和自己对着干。嘉靖帝起初是隐忍不发,先派太监劝说,不听,便命令锦衣卫抓去带头的8个人,给以警告。可这些示威的大臣们仗着人多势众,抗议升级,用“撼门大哭,声震阙庭”的方式哭谏。忍无可忍的嘉靖帝终于发飚了,喝令锦衣卫前来执法,旨意就一个字:打!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855个字符
作者:段战江 来源:《百家讲坛》(蓝版)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