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古史今鉴>>正文内容
闯王李自成失败后到底去了哪里? >> 阅读

闯王李自成失败后到底去了哪里?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在明末农民战争中,闯王李自成经山海关之役大败后,一路被入关清军铁骑追逼,最后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惨死于乡勇之手。一代人杰,结局若是,可谓惨甚。然而,关于这一结局真相的最终澄清,亦非易事,尽管这一结论已为史学界所公认,但近十几年来,每有“夹山为僧”的老调重弹。
 
李自成顽强奋斗、屡败屡起的斗争经历告诉我们,就其性情,他不可能自甘失败,颓然入寺,逃世为僧。
 
李自成顽强刚韧的斗争精神和不甘失败的性格,为史籍所详载,并为时人、包括其对手所公认折服。在与明军十几年的艰苦作战中,李自成部由小变大,由弱积强,并最终取得了推翻明王朝的辉煌胜利。在走向胜利的过程中,李自成也多次品尝过失败和挫折的滋味,但他的过人之处,就在于经受得住失败和挫折的打击,于失败之时不气馁,于挫折之中再度奋起。
 
李自成第一次所经受的较大失败的考验,是在崇祯九年(公元1636年)。这年五月,李自成等部与明军在陕北榆林、绥德一线作战。在乘胜进攻米脂时,不慎中了明将贺人龙的埋伏,外加天降暴雨,李自成部只剩百余骑脱险。几乎与此同时,早期起义领袖高迎祥不幸被俘遇害。明廷对农民军剿抚并施,许多义军首领人物因此而对斗争前途悲观失望,乞求招安。面对自身的惨败、明廷的招抚、友军的变节,李自成不为所动,败而不馁,联合陕北的其他义军,连续攻克延川、绥德、米脂,后南下四川,如入无人之境,“所过州邑,有同拉朽”(《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六辑第54页),扭转了斗争形势。
 
李自成所经受的第二次失败是在杨嗣昌提出增兵增饷、十面张网的“平寇”计划之后。李自成于崇祯十一年(1638年)二月率部出川,遭遇陕西三边总督洪承畴和陕西巡抚孙传庭,在河州、洮州地区的两次战役中连遭失利,损失惨重,不得不采用分散隐蔽方式,以不足千人的队伍,艰苦转战于陕西、湖广、四川三省交界处的大山区。这是李自成自起兵以来所受最大挫折,几乎再无重振之希望。在这极其艰难困苦之时,李自成既未受抚投降,更没有隐迹为僧,而是在川、陕、鄂三省交界的深山中坚持与明军进行艰苦卓绝的斗争,并于崇祯十三年(1640年)六、七月间,由湖北房县地区出发,取道陕西平利、洵阳、商州,进入河南淅川、内乡一带,再度掀起了明末农民战争的新高潮,从此走向节节胜利,并最终将明王朝赶下了历史舞台。
 
仅此两例,即可说明李自成并非那种经受不住挫折与失败之人。“将军难免阵上亡”,李自成从投身农民战争之时起即作好了马革裹尸的准备,即使是全军覆没,他也不会遁入空门,苟且偷生。
 
其次,李自成兵败山海关,退出北京城,被清军铁骑追逼,尽管情势险峻恶劣,但并非绝望之时,他不可能丢下几十万同生共死,并且尚在与清军浴血奋战的战友于不顾,只身入寺为僧。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142个字符
作者:刘真武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09年09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