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重磅推出>>正文内容
反孔尊孔都是伪命题: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哪里 >> 阅读

反孔尊孔都是伪命题:我们的精神家园在哪里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时下,随着电影《孔子》的上映,孔子又成为人们议论的热门话题。几千年来,孔子曾被尊称为“圣人”,被称为万世师表,儒家文化被称为传统文化的根,然而也有明眼人看出了这种当政者欺人的伎俩,还孔子一个凡夫俗子的本相。如今,孔子已不再是我们心目中那个崇高的圣人形象,两千多年来的中国历史也没有证明儒家文化就是民族文明、国家昌盛的良方,在孔子走下神坛以后,我们似乎更应该问一问:我们的精神家园究竟在哪里?
 
从神坛到娱乐圈的孔子
 
曾几何时,孔子和《论语》这故纸堆里的记问之学是被大众遗忘了的。但随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和国学的关注日益加强,却变成了人人争说的时髦话题。走下神坛的孔子,被一些拿着长筒望远镜透窥历史的学术狗仔队员们通俗化、娱乐化、大众化了。
 
北大教授张颐武撰文称某电影明星“比一万本孔子都有效果”,让孔老夫子开始步入娱乐圈,与当红的明星相并列并PK一把个人魅力秀。可惜,在张教授的眼里“过气”的孔老夫子毕竟“年老色衰”,最多也只是个末流的群众演员,远不及袒胸露乳的电影明星有号召力。
 
为了怕老夫子寂寞,这时一名穿着暴露,装扮妖冶的“国学辣妹”跳出来。她自称是白居易的后人,用她那半通不通的古文,扛着“要以重振国学为己任”的旗号,打起了“勾引孔子”的主意,来慰藉老夫子千年的寂寞。
 
在一切与国际接轨的年代,孔子的外貌当然也得“标准化”。中国孔子基金会在孔子故里向海内外正式发布了孔子标准像。谁也没见过真孔子,就算真孔子出现,长得不“标准”,我们一样拒绝承认,毕竟这里是有版权的。文化产业也要打“孔子牌”,孔子像也可以转化成GDP。估计这都是假借孔子之名行牟私之实的。
 
“女版易中天”于丹在央视开坛讲学了。那个于丹理解透了孔子的想法,比如那句“惟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小人”当然是指小孩子。于是这句被公认有歧视妇女之嫌的语录,成了纯粹的保育学观点。但于丹和她的心解还是窜红了!如今社会谁红跟谁急,接着出现了一齐上阵的十博士,称于丹糟蹋了孔子,他们又搞出个“解毒”于丹还孔子真面目的畅销书。
 
在娱乐至死、恶搞成疯的时下,孔子当然也难逃劫数。搞恶搞艺术的,触角穿越历史伸向孔子,他老也被当成恶搞道具:孔子成了一个用橡皮泥捏出的老泪纵横的人像雕塑,还起了一个煽情的名字“孔子哭了”。于是大家笑了!
 
不过,孔子一直以来真好像是一团橡皮泥,任凭各个阶层各种角色的人,按照自己的理解,捏成或尖或方、或扁或圆的形状。如果孔子地下有知,他老人家岂能不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地大哭起来。
 
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孔子
 
公元前492年,60岁的孔子退而不休,坐着颠颠簸簸的牛车,风尘仆仆地赶往郑国。他中途与学生走散,独自站在城郭外落寞地等候。有个郑人跟子贡说,东门外站着个人,脑门像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子产,腰以下比禹短了三寸,上半身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瘦弱颓丧的样子却像只丧家狗。子贡把他的话原原本本地告诉孔子,老夫子似乎对此并不以为忤,欣然笑曰:“然哉!然哉!”
 
这段文字是对《韩诗外传》中的一个典故的描述,其后《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家语》等书都把此典故加以发挥。历史上的孔子生活在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正如仪封人所说“天下之无道也久矣,天将以夫子为木铎”。孔子志在于此,但错也在此,在乱世之中还妄求礼乐以安天下。自然其思想在鲁国没市场,于是他老周游列国挨个推销其“产品”,然而仍处处碰壁找不到“买家”,是个彻头彻尾的失意“推销员”,累累如丧家之狗。
 
秦灭六国,焚书坑儒。汉代肇始,搞起黄老之术,迄至汉武帝时,发现黄老只适于修养生息,国势要“雄起”还得用孔子这一套。于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来历朝历代统治者都以孔子这套为立国之本,并创新各取所需地灵活应用。孔子成了各个封建王朝的思想警察和信仰主教了,“丧家狗”摇身一变成了“看门狗”。
 
孔子以“求见用而为王者师”而不得,周游列国却不遇伯乐。老夫子生前只是个落魄的民办教育“孩子王”,自己也从来没自封为圣人。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他,是怀才不遇的“典型性代表”。没料到死后却声名日隆,被历代统治阶级越抬越高,封号也越唬越大,逐渐地神化了:“尼父”、“褒成宣尼公”、“先圣”、“文宣王”、“玄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王”、“大成至圣文宣先师”。这里我们清晰地见到一只“丧家狗”变成圣人的过程,一个古代“造星”神话的过程。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3545个字符
作者:周为筠 来源:《百家讲坛》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