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环球瞭望>>正文内容
朝鲜是如何玩转大清帝国的? >> 阅读

朝鲜是如何玩转大清帝国的?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大清发威     驻军朝鲜
 
 
  张謇提出废除朝鲜王国,设置郡县,纳入中国版图
 
  琉球事件对中国的朝贡和藩属体系,是一次巨大的冲击。中国驻日公使何如璋明确提出“琉球既灭,行及朝鲜”,李鸿章亦担心:“若隐忍缄默,彼且疑我怯弱,或将由琉球而及朝鲜,不如早遏其萌,使无觊觎”。这一年(1879年),中国开始大幅度调整朝鲜政策,一方面是帮助朝鲜建立与列强的条约体系,以国际势力的均衡制约来维持朝鲜半岛的现状,“以夷制夷”;另一方面是加强宗主国的权力,借朝鲜内乱之机,向朝鲜派驻军队,并随后命令袁世凯统管朝鲜事务。
 
  在中国的推动甚至包办下,朝鲜先后与西方列强缔结了条约,而在最早的朝美条约谈判过程中,朝鲜代表甚至经常缺席会议,令负责主持谈判的李鸿章助手马建忠大为恼火,指责朝鲜在日本人的挑唆下,对大清政府阳奉阴违。大清国既想维护宗主关系、又想“以夷制夷”,这一思路在建立条约体系的过程中并不顺利,美国坚决反对在条约中加入“朝鲜是中国属国,但内政自主”的条款。无奈之下,只能采取变通做法,在条约签订之后,以朝鲜国王的名义给美国总统发送照会,声明“属国自主”的内容,但这样的单方面声明,其在国际法中的地位和效力大成问题。
 
  在日本的鼓动下,朝鲜成立了一支新型军队“别技军”,由日本军官出任教官,其待遇远远高于旧式军队。1882年,旧军因长时间没有领到粮饷,发生哗变,并与新军发生冲突,攻打日本公使馆,拥立归隐多年的大院君重新摄政,史称壬午兵变。大清政府应朝鲜要求,出兵“维和”,并将侵夺了国王权力的大院君逮捕,带回天津软禁。从此,中国开始在朝鲜驻军,重申“朝鲜永列藩封”,并获得了领事裁判权和海关监管权,帮助朝鲜训练新军、开展“洋务运动”,加强了宗主国的权力。同时,中国也与列强一样,在仁川等港口城市设立了租界,大批华商开始进入朝鲜。
 
  随军驻扎朝鲜的张謇,提出了《朝鲜善后六策》,主张废除朝鲜王国,设置郡县,纳入中国版图;而朝鲜大院君也秘密建议,中国应效仿元朝,在朝鲜设行省、派监国,“则国自保,民自靖”。李鸿章看了张謇的建议,痛斥其“多事”。最终中国采用的依然是将朝鲜问题国际化、中立化的“和平发展”政策,吞噬了自己本来充裕的外交回旋余地。
 
  随着朝鲜的被动开放,其对日本明治维新有了进一步认识,国内随即形成了一个主张学习日本、进行改革的“开化独立党”,将改革开放与从中国手中彻底“独立”视为表里,中国成为他们的最主要假想敌。而1883年中法战争中,中国在军事上获胜的情况下,与法国签订《顺化条约》,将越南拱手相让,再度令天朝上国的威望在朝鲜一落千丈。
 
  1884年,开化党在日本的支持下发动“甲申政变”,诛杀亲华人士,并企图软禁国王,驱除中国势力。派驻朝鲜的袁世凯在无法得到国内指示的危机时刻,当机立断,动用优势兵力,对政变者及日本驻军进行军事围剿,大获全胜。事后,袁世凯在国内的政敌,莫不指责其轻举妄动,而考诸史实,若没有袁世凯的果断,朝鲜则早已脱离大清,日本将可能提前十年将势力延伸到鸭绿江边。李鸿章评论袁世凯“血性忠诚,才识英敏,力持大体,独为其难”,这是公允的。
 
 
同床异梦   外交离心
 
 
  朝鲜谋求外交自主,中国政府被韩式“太极拳”戏耍
 
  虽然开化党作为一个政治团体已被打倒,但朝鲜“去中国化”的意识,却随着对外开放而日益增强。1887年,朝鲜决定要向列强派驻使节,并在这一问题上再度与中国政府玩起了捉迷藏。
 
  这年8月,闵泳浚出任朝鲜驻日“代理大臣”,朝鲜政府采取“去后始咨”的办法,在其成行后才通报中国,中国未及时表示反对。9月,朝鲜决定向美国及欧洲(向英德法俄意五国合派一使)派遣“全权大臣”,依然“去后始咨”,这激起了中国方面的激烈反弹。
 
  一开始,掌管朝鲜事务的北洋大臣李鸿章还是相当隐忍的,他指出:“韩交涉大端,向与本大臣先商。近闻分派全权赴各国,并未豫商,即将前往,且各国并无朝鲜商民贸易,何故派往,徒增债累?该员往办何事?有何意见?”
 
  朝鲜答复说,因为与各国订立了条约,各国多次邀请朝鲜派驻使节,盛情难却,不得不派。
 
  袁世凯针锋相对地指出,问题的核心不在于派使,而在于朝鲜为什么不事先与中国商量。
 
  朝鲜解释说,正准备向中国发文商量,就收到中国的质问公文,“殊甚歉愧”,并援引此前向日本派使的情形,表示“去后始咨”是“按照向例办理”。
 
  平心而论,大清国对朝鲜的指责在情而不在理,与自己一手促成的朝鲜对外“条约体系”相矛盾。既然朝鲜的报告写到“情词恭顺,具见悃忱”,大清也就找个台阶下,劝朝鲜说,你们现在经济实力还很弱,没有必要再平白地增加驻外使节这笔巨额开支,而且,如果以后因经费问题半途而废,反而会被人家笑话。
 
  朝鲜不听,大清国也无奈,只好另提要求:朝鲜驻外使节遇有公事必须先向中国使节请示,如无法确定,则应请示李鸿章,朝鲜对此表示接受。中国同时提出,朝鲜外派使节均为“全权大臣”,而中国外派使节均是“公使”级别的二等官,在外交场合会出现“级别倒挂”的尴尬,要求朝鲜将使节级别降为“三等使节”。朝鲜对此婉拒,说既然已经通知各国,不便再改,可以等递交国书之后再把大使召回,另派级别低的参赞负责日常管理。
 
  几番折中,中国也没办法,最后,只是要求朝鲜接受外交工作的“三项基本原则”:朝鲜使节到任,应先赴中国使馆,由中国使节“挈同”前往外交部办理手续;在外交酬酌场合,朝鲜使节必须跟随中国使节之后;所有重要外交交涉必须先请示中国使节。这就是朝鲜外交史上的所谓“三端”。朝鲜表示完全接受,并将认真执行。
 
  但是,朝鲜派驻美国的大使朴定阳到任后,对这“三端”一条也没有遵守。袁世凯也在汉城与朝鲜政府进行交涉,但朝鲜对他一连四道抗议信置之不理。
 
  朝鲜方面随即又提出要修改“三端”内容,中国起初坚决不允,但最后双方妥协:将朝鲜意见最大的“三端”第一条,朝鲜使节需由中国使节“挈同”之词,改为“节制”,同时增加中国使节有随时撤换朝鲜使节的权力。
 
  至于中国方面提出的对朴定阳的处罚,朝鲜答应得十分爽快,但就是拖着不办,一年后,朴定阳才“因病”被召回,中途“病势加重”而滞留日本半年多,令虎视眈眈的袁世凯鞭长莫及。朴定阳悄悄回国后,被袁世凯侦知,要求朝鲜政府依法惩处,朝鲜依然拖延推诿,袁世凯大怒,甚至将朝鲜政府的照会原封退回以示抗议,但朝鲜不为所动,最后以朴定阳因病辞职不了了之。
 
 


共3页 您在第2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4019个字符
作者:佚 名 来源:猎讯军情网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