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史海钩沉>>正文内容
张国焘究竟是怎样一个“王八蛋”? >> 阅读

张国焘究竟是怎样一个“王八蛋”?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见报标题:保护张国焘故居时我们在保护什么?)
 
 
日前,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自争议中突围,决定投资500多万元修缮张国焘故居。
 
反对声浪旋即高涨。有人喊:“张国焘,党的叛徒,中国革命的败类,历史的罪人!强烈呼吁上级有关部门制止这种荒唐行为!”有人叫:“为这样的垃圾修复故居太可笑了!”还有人说:“变节分子兼野心家的旧居也花钱修缮,真是不可思议。”
 
在我看来,这些反对声音不太站得住。《文物保护法》第二条规定,“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应受国家保护。据此,张国焘故居当属保护之列,这与张国焘是否历史罪人并无干系。进言之,所谓“历史罪人”,乃是一个意识形态的概念,具备相当的弹性——今天睡在水晶棺里的人民领袖,明天可能遭遇完全不同的历史评价;今天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的罪人,明天也可能被请上光荣榜。
 
历史人物或事件均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再现,它们总是独一无二的,但当现实生活需要这些人物或事件时,它们就马上被加工成神话,并且成为社会文化乃至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部分。(参见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说到底,“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如《1984》所言:谁控制了历史,谁就控制了将来;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历史。
 
1957年,毛泽东和刘少奇都建议出版蒋介石文集。刘少奇称是为了多一点历史客观性,毛泽东的出发点则有不同。毛在一次讲话中说:“许多人都恨蒋介石,但大多数人不知道他是怎样一个王八蛋,所以我们必须出版他的著作集”。因反对声音较大,蒋介石文集未能出版。(参见麦克法夸尔《文化大革命的起源·第一卷》)
 
就张国焘而言,如今也有许多人“恨”他,但大多数人或许并不知道他究竟是“怎样一个王八蛋”。而有一些事实或说法,官方史书及官办媒体也少有提及:
 
1921年,张国焘组织、主持中共一大并当选主席时,年仅24岁。若干年后,周恩来曾对他说:“这个党是你创建的,你不能离开啊!”
 
1923年,张国焘领导了京汉路矿工人大罢工,可说是中共工运的缔造者之一。
 
1927年的南昌起义,张国焘非但不是传言中的“阻挠者”,反而是拍板决策者,因此又可说是中共军事力量的缔造者之一。
 
1930年代初,张国焘在鄂豫皖苏区的肃反中,确实存在左倾错误,加上对国民党、黄埔军校的敌意等等,错杀了3万人。但他的“成绩”,并不高于中央苏区的毛泽东、周恩来,湘鄂西苏区的贺龙等。倘若只指责张国焘一人,并不公平。
 
长征前夕,中央红军越打越少,最后不到1万人,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却越打越多,达到8万人。此期发生的张国焘闹分裂的“密电事件”,经当代史家考证,极可能是莫须有。而红四方面军的主力西征招致覆没的惨剧,则是在张国焘任红军总政委也即实际上被剥夺兵权之后,其主要责任人当是“用兵真如神”的毛泽东,而非张国焘。
 
1938年,张国焘在武汉发表退党声明,声称:“这个共产党已经不是我毕生向往和为之浴血奋斗的那个党了!”此后他再也没有回到这个他一手创建的政党中来。1949年以后,毛曾托人向身在海外的张表示,如果后者愿意在《人民日报》上发表悔罪文章,可以回大陆而免受追究。张拒绝了。1979年,张病逝于加拿大。
 
张国焘的历史面目,极其复杂,不可能在此文中详述。且回到本文中心议题:保护张国焘故居,我们是在保护什么?
 
上栗县有关方面坦白,保护故居的动机是旅游。这无可厚非。但我认为还应有更深刻的意旨,那就是保存历史,进而迎来还原历史真面目的契机。譬如,将张国焘故居打造为张国焘博物馆,广搜博取海内外文献、文物,分为张国焘与五四运动,张国焘与共产国际,张国焘与工运,张国焘与南昌起义,张国焘与肃反,张国焘与红四方面军(及西征)等专题。故居、文物是历史的骨肉,专题研究则是历史的灵魂,由此形成一种以张国焘为中心切入的,接近客观的现代史叙事。
 
应该指出,“客观性”如今几乎是历史学界公认的神话,在诺维克《那高尚的梦想》中,对此有精彩而全面的论述。但历史的“客观性”仍未被彻底击碎。如诺维克所言,我们把驶向真相看作是一次集体航行,每个人都在搭船航行,但不是直线驶向那个最终的目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作者:宋石男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0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