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史海钩沉>>正文内容
张学良与“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 阅读

张学良与“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的不抵抗政策

作者:李永军 来源:华文网盟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9日 点击数: ( 字体: )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张学良与蒋介石
 
在“七七事变”前六年,1931年,盘踞在中国东北南部的日本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占领沈阳。国民党政府采取所谓“逆来顺受”的不抵抗政策。日本侵略军只用了三个半月就占领了东北三省。这是日本军国主义实行其早已确定的先占“满蒙”(即中国的东北和内蒙古),然后入侵华北,直至占领整个中国的侵略计划的第一步。这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史学结论。不过,从他悉数捐给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图书馆的个人资料文件、包括口述历史看来,事实并非如此。
 
1996年,张学良发表声明指出,“捐给哥大的材料,是中国近百年来我所参与和亲身经历的事实记录,和我自己研读明史、中国近代史和基督教神学心得的一部分。其余的将在2002年,与哥大为我作的口述历史,全部公开展出。”无论张学良如何受到中国各党各派的赞美,他最终将自己的历史的证言存放在美国的学术机构,而不是在北京或台北,其良苦用心,颇耐玩味,也反映了少帅独立于各党派之外的一贯精神。
 
关于“不抵抗政策”,1990年张学良在台北接受日本NHK电视台的专访中已说得很清楚。当关东军高级参谋板垣征四郎下令攻击北大营时,东北军约有四十余万,张学良率十余万主力进入关内,沈阳只留守少数兵力。张学良说:“当时我在北平养病。我接到‘九一八事变’的报告,是我邀请英国大使正在观赏梅兰芳演戏的时候。接到报告以后我遂回家,并指示部下不要抵抗。因为我是全不知道状况,需要暂时观察情势……当时我没想到日军会那么蛮干,我以为他们绝不会这么做。我以为日本是要以这种军事行动来挑拨我们,因此我命令不要抵抗。我希望和平解决这个问题。我认为,日本这么做,不仅是中国的不幸,在国际上日本将受到责难,对日本也不好。我以为日本不应该这么做。后来国民对我的不抵抗有所责难,对这我不能接受。但如果责备我不能看穿日本的阴谋,我承认我有责任。当日我判断:日本这样做对它没有任何好处。如果我知道日本真的要发动战争,我会与他们拼命的。”
 
根据日方的史料显示,关东军司令官本庄繁在战事爆发后,请求朝鲜军增援。9月19日,朝鲜军司令官林铣十郎向东京参谋本部报告,称该军一部正开往沈阳,参谋本部指示暂缓。这一天若规礼次郎内阁举行紧急内阁会议,决定不扩大事态,并通知了本庄司令官,然而关东军的高级幕僚石原莞尔等却不服从命令,决定放手蛮干。他们刻意在吉林激化情势,再出兵吉林,朝鲜军亦擅自出动,进入中国境内。关东军和朝鲜军违反军令,独断独行,应属重大罪行。然而昭和天皇和日本政府不仅未予咎责,反而被迫追认这项军事行动。可见军部一些狂热的法西斯分子嚣张至极,既不把侵略当一回事,也没把国际局势放在眼里,他们根据本身的野心和计划,肆无忌惮地用兵,拖着日本政府走向侵略,也就是走向一条最终亡国的不归路。
 
张学良的不抵抗命令同对日本的判断有关,他以为考虑到国际的压力,关东军会很快地撤兵,因此东北军若以弱击强,不仅无法战胜,反予关东军扩大战争的口实。不料关东军却一路攻城掠地。受到不抵抗命令的影响,东北军几乎没打什么仗就被赶出了家乡。至于这个过程中,国民政府扮演了什么角色?张学良的回答颇有好汉做事好汉当的口气。他说:“关于这一点,从前许多学者的研究认为中央的国民政府指示不要抵抗。但其内容并不是不要抵抗,国民政府的指示是‘相应处理’,‘相应处理’是看情况去办的意思。这等于说,中央政府是不负责任的。因此,我不能把“九一八事变”没有抵抗的责任推给国民政府。我因为不希望扩大事件,所以采取了不抵抗政策。我要再重复一遍,当时我以为日本不会来真的。我觉得我们不能上日本军部挑衅的当,扩大事端。那时我如果知道日本真正的意图,情况可能变成两样。”
 
张学良的证词绘出了大致的历史轮廓,“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不抵抗命令是张学良下的,原因是他判断日军不会无视国际舆论发动战争,因此希望以忍隐妥协的方式让日军找不到扩大事端强夺土地的借口,只能草草收兵。至于蒋介石的中央政府,虽然指示“相应处理”,但其对时局的判断与张氏相去不远,何况日本内阁已通过不扩大事态的决定,又有谁能料到军部自行其是不受约束?无论如何,东北丢了,东北军成了流亡部队。张学良在国人交相指责下,既羞愧又焦虑。对这支部队和指挥官而言,没有一件事情能比抗日雪耻、打回老家更重要了。这种心情使得张学良与蒋介石在如何统一全国的力量上很容易出现分歧,急着找日军较量的张学良对于中国人之间的内战与内耗,自然较一般人更感到厌恶与不解,东北军也满怀抵制情绪,为日后的“西安事变”提供了土壤。
 
当时,张学良的状况又是如何呢?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