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元谈口述历史:寂寞在于找不到知音 >> 阅读
崔永元谈口述历史:寂寞在于找不到知音
崔永元参加两会时接受采访。
今年两会前夕,媒体突然爆料,崔永元要去做一个口述历史研究者,可能调离中央电视台。
作为一个深受观众欢迎、知名度很高的主持人,他为什么要离开?
也许人们还记得,10年前,崔永元突然离开了央视重要栏目《实话实说》,之后人们才知道,他患了重度抑郁症。虽一年后康复并新创了《小崔说事》和《电影传奇》等栏目,但崔永元的辉煌时代似乎渐行渐远。
过了今年2月20日,崔永元的人生就翻开第五十岁的日历。步入“知天命”之年的他,对外界的猜测和传言不屑一顾,对自己的人生抉择,他谈得更多的是责任和兴趣。
迷上了口述历史
近几年,大家知道崔永元主持了很多栏目,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只是他工作的很小一部分。他把大量精力,都投入到“寂寞”的口述历史的资料整理中。采访中他不止一次提到,自己在和时间赛跑,否则耽误一天,历史上就少了一个或几个历史见证人。
这件事,要从2001年说起。那年崔永元去日本NHK电视台访问,看到人家有口述历史资料库,据说里面关于中国的内容非常丰富。他试着让管理员找一下张学良的资料。“很快,工作人员就调出一段张学良发表演讲的‘视频’,整整30分钟,时间是‘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即1931年9月21日。张学良在演讲中说:‘委员长说,两年之内,不把日本人赶出满洲,就辞职。’”这段视频,给崔永元很大的刺激。
“我很惊讶,日本有海量的口述历史材料,而且很多和中国有关。我觉得中央电视台的历史素材就特别少,想编个片子,什么都缺。我开始很希望台里也能建这么一个,可能是我表述得不清楚吧,大家似乎不知道我想建个什么,也没有人理。”于是,从2002年开始,崔永元就扎进历史堆里,出不来了。他组建了记者团队,采访了电影、音乐、战争、外交、知青、民营企业等六大类,共计4000人的口述历史,先后开办了《电影传奇》栏目,制作了《我的长征》、《我的祖国》、《我的抗战》等一系列专题片。每每谈起那些老兵,他都忍不住泪流满面。
崔永元有时也会想,2002年时自己为什么会患病?“就是老想不该想的事。现在为什么快乐,就是不想那些事,只想怎么把该做的事情做好。可能大家会说以前我在电视上很光鲜,做口述历史成为了幕后者,会很孤独。其实做起来就知道,这件事意义更大。”
寂寞在于找不到知音
在北京怀柔区一个叫新新小镇的地方,有一处不起眼但很幽静的三层楼。里面藏有4000位老人讲述的共300万分钟的影像及文字资料,他们的平均年龄都在80岁以上。这就是崔永元建立的“口述历史影像资料库”—— 电影传奇馆。该建筑是他的好朋友、地产大佬冯仑免费提供的。崔永元说,他曾试图说服政府部门或其他有钱的机构来参与做这件事,“可是光试着说服他们就用了两年时间,还没结果。有这工夫,几百个人都采访到了,我干脆就自己来吧。”于是,从没开口向别人要过一分钱的崔永元,厚着脸皮为这事找钱。
崔永元成立了一个公司,不花国家一分钱。他认为,拿节目本身去敛财是不高明的手段,他甚至拒绝借助自己在央视的播出平台,为他正在进行的“口述历史”系列纪录片筹集资金,他认为这样太功利。
但是,对那些投钱给他的人,崔永元说一时给不了回报。“因为口述历史的工作是收集资料,并不是为了播出。也许要等到100年以后,才会有人认识到这些资料的价值。”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上一篇:忠诚与背叛——一名志愿军战俘的追问
- 下一篇:为国鏖战:中国远征军入缅抗战70周年
相关内容
- 崔永元欲重返母校研究和传授口述历史
- 贺捷生:父亲贺龙形象被“脸谱化”了
- 临时工撰写文革史:领导看了很不高兴
- 一个侵华日军士兵的南京大屠杀亲历记
- 被掩埋的抗战真相:许多老兵不愿提过去
- 十万青年十万军:不能忘的抗战老兵
- 因战争分开抗战老兵寻香港初恋女友
- 国殇墓园,一种关于抗战的历史态度言说
- 网友在雨中送别八百壮士老兵王文川
- 等待回家:富国岛上最后的中国老兵
本周排行榜
- 《百家讲坛》(蓝版)2013年第六期目录
- 《百家讲坛》(红版)2013年第六期目录
- 王羲之:书法是“吃”出来的
- 百家图书《古人不远:学得会的处世之…
- “百家”系列图书——《古人不远:学…
- 《百家讲坛》(蓝版)2013年第五期目录
- “百家”系列图书——《古人不远:学…
- 《百家讲坛》(蓝版)栏目设置
- 好消息!《百家讲坛》(蓝版)改版了!
- 英雄笑谈之大汉皇叔刘大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