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刊外选稿>>正文内容
法治缺失:中国为何流行信访? >> 阅读

法治缺失:中国为何流行信访?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信访”这个东西是“中国特色”的衍生物,实在说来,这也是一个社会赘物。
 
为什么要信访?
 
国务院颁发的《信访条例》是这么说的:“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这个理由冠冕堂皇。
 
但是,如果我们真正在实际生活中落实了宪法规定的“言论自由”,老百姓可以自由批评政府,“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自然而然就“密切联系”起来了,哪里用得着信访?
 
现实中的信访,根本不是老百姓想同政府“密切联系”,而是鸣冤告状。现在的老百姓,打心里说,实在不愿同政府打交道,别说没事,即使有事,不到无可奈何那是谁也不愿上政府去看人家的白眼。你想同政府“密切联系”,人家政府可不愿意同你联系,最好你别上我这儿来。上信访局的人,都是弱势群体,因为有了冤屈无处伸诉就到信访局碰碰运气。老百姓在地方告状无果,万分无奈之下就越级上访,最后上京城去“告御状”。
 
在古代,老百姓告御状比现在容易,只要击鼓,就有官员出来受理。《铡美案》可不完全是假说。如今可不行,冤民只要出境上访,立马就有大盖帽拦截;拦截不成,当地政府就派便衣到京城守侯,等到“猎物”一出现,拉着就往回走。即使有幸走到京城,好不容易找到国家最高信访机关,有人客客气气地接待了,那也不顶事,接待官员让冤民回原地等候处理,实际上是把皮球踢回去,冤民的问题人家压根儿就不管。于是乎,冤民们只好再次上访/告状……周而复始,这就使得各地政府乃至中央政府一个头十个大了。
 
如果真正是依法治国,老百姓受到非法侵害,直接上法院不就成了吗?我们当然有法院,但是,如果有权势者干预此案,那就看他们当中谁的官大,法院一般看大官的眼色行事。常常有这样的怪事发生:同样一桩案子,具体负责审理案子的法官同时收到权势者批的条子,原告和被告都找到了自己的后台,他们的后台又都硬邦邦,具体负责审理该案的法官左右为难,他是谁也得罪不起呀!怎么办呢?只好拖延不决。如果原告/被告有一方没后台,那就好办了,按上头批的条子判决就完事。如此这般判决,哪有公正可言?接下来的事情就是上访了。
 
上访多了严重影响当地政府官员的政绩,因此,当地政府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事态“消灭在萌芽状态中”:拦截上访者。拦截不成就把人家当作精神病患者“送”去医院“疗养”。我们的学者还出来证明,99%的上访者得了精神病:给政府打气。更有甚者,我们的官员还能够做到使蒙冤者连上访都不敢。内蒙古呼和浩特市58岁的刘老汉接到“限拆通知”。这份充满火药味的“子弹通知”,除了威胁说“拒不搬迁者,王XX就是你们的榜样”外,还称“对抗政府指示、拒不搬迁的钉子户,本公司将为每位住户赠送一份礼品”,通告左下方用透明胶带贴着一颗枪弹(9月25日红网)。
 
要说这等事情我们的人民政府会不知道?恐怕连鬼都不相信。如果没有政府作后台,为非者敢如此嚣张?!
 
说信访是为了“保持各级人民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联系干啥?就是为了及时了解哪些人不听政府的话,政府好收拾他们。
 
政府收拾了冤民,又转过身来“安抚”一下冤民:信访。这就是现实生活当中的“辩证法”。这样的辩证法我们的各级官员玩得滴溜溜的。在这个“辩证法”的导演下,信访形势“一片大好,越来越好”。
 
国新办发表2009中国人权白皮书,说是“去年全国信访总量同比降2.7%,连续5年下降。”
 
“连续5年下降”,是因为社会矛盾逐年下降了吗?如今的中国,社会矛盾空前激烈,群体事件层出不穷。老百姓不信访了?很多人不信访了,干啥?做“唐福珍”了。
 
老百姓连信访的信心都没有了,正常吗?全国信访总量“连续5年下降”,恐怕不是什么“利好消息”,它们可能都变成了“地火”。
 
 
 
 
 
(该文所表述的内容为作者本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及《百家讲坛》杂志官网的观点和立场无关。)

作者:坦然相对 来源:博客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