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史海钩沉>>正文内容
高调上马的“三峡省”为何突然夭折? >> 阅读

高调上马的“三峡省”为何突然夭折?

作者:腾讯历史 来源:腾讯历史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22日 点击数: ( 字体: )

分享按钮

 

当年拟筹建的三峡省以湖北宜昌市地区为中心
 
“三峡省”,是建国后正式筹建,但最终又突然撤销的唯一的省份。如今,这个名词,和当年那个难产的省份一样,都已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之中,几乎已被彻底遗忘。
 
——时间仅仅过去了二十年。
 
被历史湮没的名词,一如那被江水淹没的移民们的家园,从此永沉水底鲜为人知。但是,这个已成过去时的名词,背后所系的上百万三峡移民们的悲欢离合命运浮沉,却仍是现在进行时。
 
“三峡省”的高调上马,与它的突然夭折,背后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高层博弈?为何三峡工程轰轰烈烈上马,用来安置百万移民的“三峡省”却悄然消失在了历史深处?
 
为妥善安置库区百万移民,中央决定成立“三峡省”
 
邓小平:轻率否定三峡不好!
 
1980年7月,邓小平在武汉东湖宾馆同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副总理姚依林谈三峡问题时,对这一争论了半个世纪的工程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轻率否定三峡不好!”
 
此后,“三峡问题”骤然升温,相关的研究、论证过程明显加快。
 
与此同时,另一至为重要,甚至更为紧迫的问题也摆到了最高决策者面前——组建一个什么样的行政机构,来组织领导与工程本身难度不相上下、情况甚至更为复杂的上百万库区移民问题。
 
李鹏:可考虑成立“三峡特区”
 
1984年2月17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在中南海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三峡工程。会议决定:工程准备上马,并确定1986年正式开工。会议同时决定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筹备组建“三峡特别行政区”和“三峡开发公司”。领导小组由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鹏担任组长,宋平、杜星垣、钱正英担任副组长。
 
27天后,《关于开展筹备三峡工程若干问题的报告》出炉,李鹏在报告中提出:“(移民问题是三峡工程成败的关键)必须花大力气,大功夫妥善处理。可考虑建立三峡特区的建制,成立特区人民政府,直属国务院,享受省、市(区)一级政府待遇。”
 
报告还就“三峡特区”的行政区划范围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关于特区的管辖范围,两个方案。一个方案小一点,由宜昌市开始到涪陵市的沿长江两岸水库淹没区的县市都进来,由特区政府统一管理将来的移民事宜和工农业生产。另一个是特区的范围划得再大一点,把一些比较富庶的地区划进来,使特区经济上有比较大的回旋余地。国家计委有的同志不同意建立行政特区,建议只成立移民局,移民工作由四川和湖北两省分别负责。这个方案的好处是移民局任务单一,责任明确,缺点是移民局权威性不够,难以解决两省之间的关系,移民局和地方政府之间可能发生难以克服的矛盾。”
 
命名之争:从“三峡特别行政区”到“三峡省”
 
1984年7月31日,胡耀邦主持的中央书记处第147次会议通过了由国家水利部党组向党中央国务院上报的关于将“三峡特别行政区”改为“三峡特区”的建议。会议《纪要》称:“为加快三峡电站的建设,妥善解决三峡库区的移民问题,决定成立三峡特区,特区政府直属国务院领导;川鄂两省凡有移民的地区,均划归三峡特区政府管辖。”
 
随后,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有人对“三峡特区”名称提出了异议,认为“三峡特区”与“深圳特区”、“珠海特区”、“海南特区”等沿海经济特区的性质不一样,把“三峡”冠以“特区”的名称,容易造成混淆。主持会议的中央领导随即提议:“如果这个名称不行,我看是不是就叫三峡行政区?”这一提议得到了大多数与会者的赞同。
 
但在会后,又有人以《宪法》上面没有设省一级的行政区建制的规定为由,对“三峡行政区”提出质疑。考虑到作为省一级建制,只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最后,中央决定将“三峡行政区”改为“三峡省”。
 
“三峡省”概况:湖北不愿富裕县被划走;山区之穷苦震惊中央
 
用一年时间筹建“三峡省”,省会选定宜昌
 
1985年2月8日,备受海内外关注的“三峡省筹备组”宣告成立。李鹏表示:“要打算差不多有一年的时间进行筹备工作。”按此进度,三峡省将于1986年春天正式成立。
 
“三峡省筹备组”当时负有五大任务。包括研究制定建省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组建省级领导班子以及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而重中之重,则是制定移民安置计划和做好安置移民试点工作。
 
中央还决定,“三峡省”的“省会”定在湖北宜昌市。
 
 
“三峡省”概况
 
从由国家测绘局绘制的《三峡省略图》中可以看到,“三峡省”行政区划范围为“三地一市”和30个县(市),它们是:四川涪陵地区(现为重庆市)的涪陵市、南川、垫江、丰都、武隆县、秀山、酉阳、黔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四川万县地区(现为重庆万州区)的万县市、万县、开县、梁平、忠县、云阳、奉节、巫山、巫溪、城口;湖北宜昌地区(现为宜昌市)的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和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湖北宜昌市(已与宜昌地区合并为宜昌市);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巴东县。
 
共30个县(市),下辖340个区(镇)、1825个乡(镇)。幅员总面积为84093平方公里,耕地1908万亩,人均仅1.08亩。总人口为1760万人,农业人口高达1583万人。1984年的工农业总产值为89.82亿元,人平511元,比全国同期人平1026元低50.2%,名列第28位,仅仅高于贵州和西藏。
 
也就是说,“三峡省”不但是一个“小省”,还是一个结结实实的“穷省”。
 
湖北省不愿意把四个富裕县划入“三峡省”
 
后来出任“三峡省筹备组”组长的李伯宁,一开始并不愿意接过这一重任。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虑到“三峡省”所辖30个县市,绝大多数都是中央和省里有名的贫困县。而在敲定区划的过程中,湖北省又一直想要尽力留住当阳、枝江、宜都、五峰这四个经济状况比较好的县市,如此,“三峡省”剩下的26个县市,就几乎清一色地是吃财政补贴的贫困县。
 
有鉴于此,李伯宁在接受这一任命之前,对当时的国务院三峡工程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钱正英提出了明确要求:湖北的这四个县将来必须划归“三峡省”。
 
这一要求获得了李鹏的同意,国务院随即派钱正英到湖北、四川传达“三峡省”的区划、人事方面的决定。四川对决定没有任何意见,湖北省委则表示不同意把当阳、枝江等四县划归“三峡省”,理由是这样一来,就把恩施地区和湖北省割断了,变成了飞地。钱正英从湖北回来,希望劝说李伯宁改变主意,李伯宁后来回忆,自己与钱正英为此大吵了一架。
 
李伯宁随后给中央领导写信,表示如果更改之前的三峡省区划决定,自己就挂冠而去。最后,经李鹏亲自出马,才说服了湖北省委,并答应给湖北一条路通往恩施地区。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