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经典阅读>>正文内容
梁晓声新著《郁闷的中国人》揭示中国社会可怕的失衡 >> 阅读

梁晓声新著《郁闷的中国人》揭示中国社会可怕的失衡

作者:梁晓声 来源:腾讯读书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9日 点击数: ( 字体: )

 
 
中国人的郁闷由来已久。1949年之前,中国人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郁闷自不必说;1949年后,“文革”那个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年让人们着实郁闷;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也没少折腾。现如今人们不愁吃喝了,但苏丹红、牛肉膏、瘦肉精、染色馒头、硫磺姜出现了;学校不包分配了,找工作也要权钱交易;豆腐渣工程频繁出现了,矿难接二连三;物价飞涨了,买房买不起,租房也只能蜗居了……解决了温饱的中国人,又开始郁闷了。现代中国人郁闷的历史由来已久,在高奏“经济大国”凯歌的当下,利益博弈中的不同成色的“郁闷”,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点。在一个缺乏价值信仰的时代里,这种博弈、倾轧,最终不会有赢者。那么,“中国突围”的答案在哪里?梁晓声用坦率的笔调、睿智的语言娓娓道出了中国人的精神状态与生活现状,以及中国的社会现状和阶层分析,从根本上分析了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并将此归结于“中国文化”的深层次缘由。
 
文章节选
 
被两种力量拉扯长大的中国人
 
  倘言普遍之中国人的心情,那么吾认为,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普遍之中国人的心情几乎可以由“郁闷”二字来概括。新中国成立的喜悦、“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自豪甫过,就不断“折腾”,很快便使各阶层先后品咂到了“郁闷”的、欲说还休的滋味。有些郁闷是国家转型时期各阶层所必然遭遇必须渐适的心理过程,有些则是治理国家的经验不足导致的,更有些时候体现为“极左政治”的危害。
 
  新中国成立是一次国家性质的根本改变,中国自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工商改造公私合营是必然的,触及的只是少数人的利益,郁闷也是少数人的感受。
 
  互助组、高级社当年在农村也起到过好的作用,但所谓人民公社化,迫使农民吃食堂则分明犯了主观主义、激进主义的大错误。农民不情愿,也根本不习惯,很抵触,牛不喝水强按头,广大农民很郁闷。并且,不只是习惯不习惯的问题,而是大人孩子都饿肚子的苦楚。饿肚子不许说,还得强装出每天都撑着了的样子。
 
  大炼钢铁虽然具有闹剧色彩,但当时清醒反对而又面对势不可挡的局面却无可奈何的某些党内领导人心中实感郁闷。知识分子亦是如此。看得分明却不能道出,而且批评有罪,于是郁闷之极。
 
  “文革”自不必说,那不仅是清醒的、正直的、多少具有独立思想的人空前郁闷的10 年,而且是命运险象环生、危机四伏的10 年。独立思想稍有流露,必招致迫害,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许许多多过来人,当年感觉“四人帮”之被粉碎,“文革”之终结是“第二次解放”,将这个大事件与建国相提并论。应该承认,即使放在全世界看,那也是最成功的一次正义行动,没有牺牲,没有流血,顺应民心党心军心,自然举国欢腾。当年那一种全国大喜悦,不但遍及从城市到农村的各个地方,而且持续了三四年之久。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