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讲堂>>正文内容
毛泽东的“强国梦”: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成因及影响再解释 >> 阅读

毛泽东的“强国梦”:1958年大跃进运动的成因及影响再解释

作者:杨奎松 来源:《南方周末》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09日 点击数: ( 字体: )

分享按钮
 
 
【导读】毛泽东赌气地说:“我们是弱国,不是强国。美国怕苏联,但是不怕我们,它知道我们的底子。”他的看法很明白,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办法只有两个,一是“尽快收回台湾”,一是“把自己建设强大”。
 
 
大跃进
 
 
  问:今年(2008年)是大跃进运动发生50周年,也是改革开放30周年,报刊上纪念改革开放的文章很多,却很少见到有人谈论大跃进,您认为原因何在?
 
  答:很显然,一个是成功的例子,并且至今还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一个是失败的例子,与今天好像已全无关系,大家当然乐得谈论改革开放,而懒得去回顾那个看似荒唐的大跃进了。
 
  问:您使用“看似”这样的字眼儿,难道您认为大跃进运动的种种做法不荒唐吗?
 
  答:如果说当年好大喜功,劳民伤财,造假数字,放假卫星,把仅有的那点儿自然资源毁掉去烧炭,去造田,把好端端的铁锅铁壶砸了去炼成废铁,可以用“荒唐”两字来概括的话,那么,今天不也有不少人一样好大喜功吗?不少地方在GDP数字上弄虚作假,不顾人民生活条件大兴土木搞假繁荣或花巨资去争什么世界第一,靠污染生存环境祸害子孙万代以换取一时的税收高增长,许多项目不严格按科学办事,仅凭长官意志,造成百姓的血汗钱大量浪费,不也一样荒唐吗?与其五十步笑百步,不如想办法弄清楚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所在,才能有所借鉴与防范。
 
  问:那么,您认为考察大跃进这段历史,从我们今天的角度,更值得注意的是什么问题?
 
  答:要我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更多只是大跃进的政治后果及其对自然的巨大破坏和对人的极大伤害,对大跃进运动原因的考察,还很不深入。研究历史,仅仅把过程讲清楚,把后果摆出来,是不够的。不深入研究问题发生的原因,后人就不可能从中得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即便他们相信当时的情况确实荒唐,但是,类似的荒唐现象,就像我上面提到的,难免还会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重演。
 
 
  问:您这么一说,还真让我也觉得这是个问题了。现在想想,我看过的各种书,对大跃进发生原因的解释都有点表面化,只强调毛泽东当时急于求成,至多是认为当时的领导人在自然科学方面知识有较多欠缺。
 
答:只要稍微动一下脑筋就可以了解,领导人在自然科学方面或经济建设方面的知识欠缺肯定不能被视为大跃进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第一,近代以来的世界各主要国家,除共产党国家外,我们见过几个国家的领袖是自然科学家或理科、工科出身的?第二,就算自然科学家的自然科学知识多一些,当年如钱学森等,不也一样被骗,并且帮着从科学角度进行论证吗?要知道民主制国家所以很少选出自然科学家做领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自然科学的学科区隔更细,因此科学家每每隔行如隔山,其思维方式更易机械,更少宏观管理的能力。事实上,毛泽东不是科学家,思维方式严格说来并不机械,从小又在农村长大,还干过相当一段时间农活,连他都弄不清水稻亩产能够达到多少斤,那么容易被欺骗,这里面一定有更为复杂的原因。把这原因简单地归结成“急于求成”,显然不成理由。有几个渴望国家富强的领导人不急于求成的?但是,也没有见到几个因为急于求成就去搞我们这种大跃进的啊。
 
上升的民族地位与现实国力差距的交互作用
 
  问:您认为大跃进运动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过强的民族悲情意识;一个是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有了这两个前提,再加上对过去成功经验的过分自信与依赖,对自然科学及其规律包括对现代经济生产常识缺乏了解,急于求成,又太具诗人罗曼蒂克式的幻想和唯意志论倾向,一心想着“人定胜天”,相信“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发生像大跃进运动这样的情况,就在所难免了。
 
  问:我记得有的书里好像讲过,毛泽东事后曾经检讨说,他在推动大炼钢铁时,完全不清楚炼钢还那么复杂,还需要炼焦炭,还需要运输保障,还需要专门的炉子和技术等等。但是,这些和您说的民族悲情意识有什么关系呢?
 
  答:具体而言,大跃进其实就是毛泽东的一个“强国梦”。当然,如果我们能够理解那个时代的话,我们应当能够发现,这还不只是毛泽东一个人的梦,它也是当时举国上下成百上千万人想要创造人间奇迹的集体雄心的写照。也只有这样一种狂热的强国冲动和极端的民族自信,才能够使全国亿万人,上自毛泽东,下至一般干部与民众,都陷入到那样一种盲目的自信和热情之中,造成那样一种令人不可思议的集体失智的历史现象。爱国没有错,强国梦也该做,但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强烈的冲动和狂热的情绪呢?这是因为从毛泽东到许多中国人心里,始终有一个结打不开,即一方面自豪于几千年的中华文化和历史,一方面又深陷在上百年来贫弱落后受人欺凌的悲情之中。新中国的成立,使毛泽东等从内心里发出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的欢呼,但是,在当时条件下,中国人真要想在国际社会上挺起腰杆儿来,却并无底气。毛泽东搞大跃进,正是这样一种情绪和环境交互刺激的产物。
 
  问:您的这种讲法还是第一次听到,请具体解释一下?
 
  答:严格来说,中国近代的政治领导人大都具有极强的民族主义情绪。读梁启超、孙中山、蒋介石的文章都不难看出这一点。1943年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的小册子,就很典型地表现出不屑于欧美西方文化,自尊自崇传统民族文化的民族主义心态。与蒋介石不同的是,毛泽东的雄心更大,他还要把他心目中的中国变成世界的榜样力量。几乎就在蒋介石发表《中国之命运》的同时,延安的共产党人公开提出了一个观点,说如果欧洲国家的革命应当以俄国十月革命为榜样的话,那么,世界大多数被压迫民族就应当以中国革命为榜样,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解放道路。新中国成立伊始,中共中央据此在世界工人理事会亚洲委员会的会议上号召亚洲各国劳动人民学习中国的榜样,为建立人民解放军、发动武装斗争而奋斗。这一观点在得到了斯大林的认可后,亚洲许多国家的共产党,包括战后一直坚持合法议会斗争的日本和印度共产党,都一度效法中共,展开了武装斗争。不难想象,这对渴望提升民族国家地位的毛泽东会产生怎样的激励作用。
 
  新中国建立前后毛泽东的这种心态,我们还可以从《毛泽东选集》里最后一篇文章,即《唯心历史观的破产》一文中看得更清楚些。那是毛泽东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两周发表的专门驳斥美国国务卿艾奇逊的一篇长文。在此之前,美国国务院公布了中美关系白皮书和艾奇逊给美国总统杜鲁门的一封信,一方面承认美国对华政策遭遇严重挫折,一方面通过艾奇逊的信,断言中共也一样解决不了因为人口过多、土地太少而带来的“人民的吃饭问题”。这个时候的毛泽东,靠“小米加步枪”打败了美国支持的国民党,正着手创建新中国,意气风发,自然对美国政府的态度极端轻蔑和反感。兴之所至,他立即以新华社评论员的名义,在十几天时间里洋洋洒洒连写四篇评论文章,嘻笑怒骂,尽显胜利者的骄傲与自信。到9月中旬,毛泽东余兴未了,又写了这篇专驳艾奇逊的文章。
 
毛泽东在怒斥艾奇逊居高临下地声称中共没有美国援助一样不能解决国内民生问题的同时,信心满满地写道:“中国人口众多是一件极大的好事,再增加多少倍人口也完全有办法”。“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在共产党领导下,只要有了人,什么人间奇迹也可以造出来……一个人口众多、物产丰盛、生活优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国,不要很久就可以到来,一切悲观论调是完全没有根据的。”我们从这段话里面,已经可以清楚地感觉到1958年大跃进中那个豪气干云的毛泽东了。
 
美国的敌视政策对毛泽东的心理形成强烈刺激
 
  问:如果这样讲的话,那么美国对新中国的敌视与威胁应该更加强化了毛泽东的这种心态吧?
 
  答:何止是强化,完全是一种强烈的刺激。实际上,新中国宣告成立时,中共尚未完全解放中国大陆。1950年上半年统一大陆的作战刚告结束,就爆发了朝鲜战争,美国政府突然在台湾海峡部署了第七舰队,使得毛计划中的统一大业无法最终完成,这自然成了毛泽东心中永远的痛。这件事再度让毛泽东感到了耻辱。他随后力排众议,坚持出兵朝鲜对美作战,与此恐怕也不无关系。用毛泽东后来的话来说,他就是不信这个邪,就是要和美国人较量一下。“苏联出装备,我们出人”,看看美国到底有多厉害。
 
  朝鲜战争,志愿军在战场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了个平手。这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可以说是最为辉煌的战绩了。它确实也让绝大多数中国人感到扬眉吐气。但第一,这场战争说到底还是在苏联大力提供装备援助的情况下打下来的;第二,从战场的实际较量中也可以看出,即便只是在陆地作战,以中国军队现有的条件,要取得对美军的胜利,也是极为困难的,更不必说在海上和空中了。这意味着,靠新中国自己的力量要想战胜美国的阻隔,跨过台湾海峡去解放台湾,几乎是不可能的。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