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经典阅读>>正文内容
抗战之前的桂系:在地方与国家之间 >> 阅读

抗战之前的桂系:在地方与国家之间

作者:韩福东 来源:《经济观察报》 发布时间:2011年03月26日 点击数: ( 字体: )

 
 
  卢沟桥事变,是现代中国的重要转折点,抗战爆发,而国共力量的对比格局也从此开始发生微妙变化。仅以当时的国民政府而言,西迁造成现代化建设中断,贪腐蔓延与民生多艰激化社会矛盾,亦可从1937年找到源头。值得关注的当然还有,抗日激发民族主义,影响国民党内部的派系整合。
 
  戴安娜·拉里《中国政坛上的桂系》的完整译名,实际上应为《地方与国家:1925—1937年中国政坛上的桂系》。该书探讨的是李宗仁领导的桂系,从统一广西到被凝聚在抵抗外侮旗帜下,坚持的是地方主义,还是民族(国家)主义?
 
  以1937年为界,自然有其深意,用拉里的原话表述:“1936年广西自治地位的丧失,意味着桂系作为一个独立地区派系的终结……不到一年时间,中国与日本交战,桂系领袖从国民政府顽强的对手变为抵抗日本侵略的政府的保卫者。”在1937年之前,虽然名义上归国民政府统领,但广西一直是个高度自治的省份。李宗仁与蒋介石的关系,是民国时期各路派系与黄埔中央军共有纠葛的缩影。说起来,位于广西一隅的李宗仁,是地方派系中最具实力者,他后来不仅攀上可能有的最高位(代总统),也坚持到国民党兵败的最后一刻。
 
  《中国政坛上的桂系》成书在30多年以前,那时民国史的研究还不像现在这么热络。本书对桂系研究具有开创之功,中文版的面世稍嫌迟了些。《剑桥中华民国史》对桂系的书目援引,主要即来自这本书和唐德刚的《李宗仁回忆录》。《剑桥中华民国史》称本书“研究主要军阀集团中的一系,对近代中国的地方主义和黩武主义的性质提出了敏锐的见解”。
 
  非主流桂系,稳定发迹
 
  李宗仁的崛起,印证了“乱世出英豪”的古谚。他25岁时,还是如此没见过世面,以至于第一次在广东看到蒸汽机时,吓得几乎要发疯。此时,他已经是一个排长。更早些时候,他智力才能不过中人,理想是在家里养鸭子。出身农民的他,家境不能算好,所以17岁进入广西陆军小学成为他一生最大的机遇——免费的军校,是很多贫穷又想受教育的孩子共同的选择。那时有谁会预判到是他们很大程度上左右了中国近现代的命运呢?所以李宗仁发迹之后,总觉得“自幼异于群儿”的名人传记都是杜撰。
 
  “考察桂系三个创建者(李宗仁、白崇禧、黄绍竑)的早期生平,还有在30年代替代了黄绍竑的黄旭初,表明他们的社会、经济出身以及教育背景有着相当大的一致性。这一相似之处或许可以用来解释三人之间存在着几乎平等的关系,他们的出身和所受教育的同等不允许三人中的一人凌驾在其他人之上。”《中国政坛上的桂系》称,他们的社会和教育背景甚至与桂系中二流领导人也相同,这就给桂系又增加了稳定性和持久性。
 
  除了出身农村,将桂系联系在一起的教育纽带主要是广西陆军小学和保定军校,他们中间几乎没有在日本或黄埔军校受训的军官。在混乱的军阀割据罅隙,李宗仁和这些并非主流的军校同窗,居然奇迹般的一路飞黄腾达。枪杆子是其安身立命之处,让他在载浮载沉的军政生涯中,始终能觅得自己的根据地。广西是他们的大本营,与白崇禧、黄绍竑(后来是黄旭初)一道,桂系将这里建设成了“模范省”,和阎锡山的山西齐名。
 
  但据《剑桥中华民国史》,仅1924年晚期,军方就发行了实际上无保证的纸币50亿中国元,用于军事和非生产用途——当此时也,李宗仁击败“老桂系”军阀陆荣廷,自身的“新桂系”开始新一轮的搜刮。
 
  对于民国长期的军人专制,拉里的批评不留情面——军人专制在经济上的后果有很大的破坏性,维持庞大的军队耗竭了经济资源。军人专制盘剥百姓,需要大量征兵,供应给养,提供运输。更为严重的是不可避免的内战,“一个军人的系统需要有大量的军队以确保其生存。在各自独立的指挥之下,大批军队的存在造成了要开战的压力……只要敌手有着大量军队,就没有军人会解散军队……在农村社会已没有地方安置他们,他们只会成为土匪,与军人一起挨个地压榨平民百姓。”
 
  桂系也未能免俗地经历了这样一段血腥的“原始积累”阶段,然后在广西拥兵自重,于南京国民政府鞭长莫及之处,开始自治建设。他们的成绩似乎比大部分军阀 (变身革命政府的地方首脑)都要好,与党中央的关系,也呈现出效忠与疏离交织的复杂性。
 
  地方主义的桂系和国家主义的桂系
 
  对民国初年地方主义与国家主义的关系,拉里的论述颇为经典。她说:“知识分子和政治家都认为,地方主义只能是一种权益之计,达不到哲学话语的高度。他们会对其暂时加以利用……但他们还是鄙视地方主义的。控制地方权力者采取的也是这样一种模糊的态度,他们会利用地方意识,但从不将其当作最高的目标……他们也想有更高的方面批准其地区的独立。他们开战是为了护法、护国。他们不停地谈论国家的统一,召开重新统一的会议,并为控制国都北京相互争夺。他们还要北京时任的统治者批准其得到的头衔。”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