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古史今鉴>>正文内容
白银购买力波动影响清末财政 >> 阅读

白银购买力波动影响清末财政

作者:习永凯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发布时间:2012年03月17日 点击数: ( 字体: )

 
 
清代田赋实行货币地租,但其制度设计未考虑币值变动因素。嘉道年间白银购买力两次大幅上升,田赋定额不变,加重了农民负担,引发了两次农民起义。清末白银购买力下降,田赋总额增加低于银价变动幅度,农民田赋负担并未加重。
 
货币供应量影响白银购买力
 
19世纪上半叶,世界各国多为银本位或金银复本位,金银比价稳定,但金银购买力有较大变动。1815年欧洲战争结束至1850年代初,由于美洲白银减产及生产效率的提升,商品价格普遍下跌,世界范围内白银购买力普遍上升,大多数国家处于通货紧缩状态。嘉庆后期及整个道光年间,中国银钱比价上升,银计物价下跌,形成了严重的经济萧条。19世纪50年代的金银大发现,货币供应量增加,结束了持续30多年的通货紧缩。70年代金本位在欧洲的实行又引发了新一轮通货紧缩,金银比价大幅上升,但欧洲白银购买力在1870年后的20年中较为稳定。19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内战争结束后以银为货币的中国经历了20余年的较低物价,称为“光绪萧条”。19世纪90年代后期至20世纪初,白银购买力大幅下降,中国银计物价在十几年中上涨到了原来的2倍多。
 
税赋货币化下农民纳税负担与农产品价格波动相关
 
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经历了从人丁向田亩、资产过渡,由劳役、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的转变过程。农业社会的实物税是以农民所得为基础计算征收的,并且通过荒政等制度安排调节征收数量。农业社会的统治者认识到自然灾害发生时,通过减免税赋及救助来减轻农民负担,以维持正常的社会秩序,这些措施在国家税收以实物形式征收时有较好的作用。在税收货币化的情况下,除自然灾害之外,农产品价格变动也影响着农民的纳税负担:一是税赋征收的季节性(粮食收获后)与粮食消费的持续性相矛盾。二是丰年粮价普遍下跌,农民需要出售较多的粮食才能完纳赋税,同样加重农民负担。三是在通货紧缩状态下,农民负担会逐年加重,引发社会经济危机。
 
货币税赋状态下,农民所得受农作物产量及其价格的影响,而荒政救助等安排未考虑到农产品价格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粮食生产长时期内相对稳定,在税赋货币化情况下,粮价的变动必然影响到财政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比例的变化。作为农业社会经济活动主要参与者的农民,占国家全部人口的绝大部分,其经济活动对象基本上是粮食作物,交纳田赋的主要货币来源是出售粮食,因此粮食价格的变动极大影响着国家大多数人的税务负担。由于生产效率低下,清代的农业剩余“颇为微弱”,在通货紧缩时期,增加的税负将不多的农业剩余占有,使广大农民生活更加贫困。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