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刊外选稿>>正文内容
对《人民日报》评论部评论的再评论 >> 阅读

对《人民日报》评论部评论的再评论

作者:逢君恶 来源:网友荐稿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25日 点击数: ( 字体: )
 
早起看到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宁要微词,不要危机》,各大网站以人民日报:宁要“不完美”的改革 不要不改革的危机为标题纷纷转载,在网上引起热议。我看了,也心有所感,写在这里,与评论员同志商榷。水平有限,说得不对的、不中听的地方,凑合着听吧。
 
“宁要不完美的改革,不要不改革的危机”,这语式,与30多年前编造的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何其相似乃尔,都是一种强硬表态,一种“近乎偏激”的决心。只是苗啊草啊的论调早被“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大胆试,大胆闯”“不争论”给否了,湮没在了荒尘古道和历史天空中,而前者才刚刚提起。历史有时真的是惊人的相似,走了一圈,似乎又回来了。呵呵。
 
文章还有一句很经典:“改革有风险,但不改革党就会有危险。”令人想起人们常说的“反腐亡党,不反腐亡国”。作为中共党员的我,当然不希望亡党,但是作为一个普通公民,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两害相权,孰取轻重?
 
《宁要》一文精华在这里:无论方案多么周密、智慧多么高超,改革总会引起一些非议【逢君恶注:此乃一惯用的雄辩式的句型,老夫来个依样画葫芦,也通:无论方案多么粗疏,智慧多么浅薄,(只要有利于一小撮既得利益者)总会得到这些人的附和。呵呵】: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权阻碍改革,媒体公众会带着挑剔目光审视改革,一些人甚至还会以乌托邦思维苛求改革。对于改革者来说,认真听取民意,又【逢君恶注:“又”字多余,好象民意中有流言似的】不为流言所动,既需要智慧和审慎,更要有勇气与担当【逢君恶注:与“杀出一条血路”一个意思。勇气是你的,不假;可“担当”……你当不起,也从来没当过,一切“失误”,一切代价到头来都是由老百姓买单】。
 
这里面提到了“三种人”,逢君恶就就这三种人简评一下:
 
一、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权阻碍改革。
 
逢老夫等网民评论时事,好用“既得利益者”一词,为什么?因为这个词中性,没明指是谁(尽管大家心照不宣),不致惹麻烦。可作为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用这么一个似是而非的词,不合适吧?起码是不严密:既然有既得利益者,就一定有“未得利益者”,甚至还有“失去原来利益者”了。难道改开了好几十年,只是一小部分人受益?好了,老逢是厚道人,不带着“挑剔”的“目光”来“审视”你这有难言之隐的词了,点到为止。
 
小平当年讲“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所谓既得利益者,不言而喻,是部分先富了。可他们都是些什么人呐?又是如何富起来的呢?他们的先富,让国家和人民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呐?在我们国家的政治生活中,他们扮演了并继续扮演着什么角色呐?不多说了,两会就要召开了,我们就看那些个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都是些什么人就知道了,这些改革的先驱者、中坚力量啊!鬼相信由一部分既得利益者左右的改革,会损害既得利益者自己的利益。逢老夫等网民不担心“既得利益者会用优势话语权阻碍改革”,恰恰相反,担心的是既得利益者用优势话语权以深化改革的名义把改革引向绝路。
 
二、媒体公众会带着挑剔目光审视改革。
 
“媒体公众”,把媒体和公众连在一起,连个顿号也不加,直言二者用“挑剔目光”来审视改革,令人费解,一些别有用心的媒体对改革横挑鼻子竖挑眼可以理解(比如追求新闻效果呀,受雇于某种势力呀),公众怎么就“挑剔”了?——一群端起碗来吃饭,放下筷子骂娘的家伙?既然公众这么混蛋,你们还这么不顾骂名为他们赴汤蹈火冲锋陷阵干个啥子哟,不成了傻子了么。
 
逢老夫以并不是榆木做的也并没有被灌了水的脑袋,翻来覆去绞尽脑汁怎么也想不明白中国公众怎么挑剔了。逢老夫严重赞同前国家主席刘少奇的话:中国人民是世界上最好的人民。逢老夫以为,中国的老百姓是最宽容的,最通情达理的,你搞点特权啦,搞点腐败啦,只要别太过分,只要不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不把人逼到忍无可忍的地步,一般是不会反抗的。而你只要为老百姓作了点事,哪怕只是一丁点,且是你本应该做的,他们就山呼万岁了(因此中国的官是最好当的。这些年,官员跳楼前赴后继,官方口径惊人一致,都说是工作压力大,逢老夫就不明白他们压力大到哪儿了,那么大压力,还拼着命削尖脑袋往里钻做什么。中国官员因为工作压力而跳楼,那美帝等资本主义为家的官员工作压力更大哩,处处得接受人民的监督,出了点差错就遭弹劾,那个憋屈,还不得集体自杀呀)。
 
不知道《宁要》一文的作者,你所谓的“挑剔”到底是什么!莫非——
 
农民们要求征地得到合理补偿,拒绝被请上楼是挑剔?
 
工人们反对退休双轨制,要求提高养老金是挑剔?
 
网民们质疑三公,敦促官员财产公示,声讨裸官是挑剔?
 
质疑百分之九十的财产集中到百分之零点四的人手里,是挑剔?
 
老百姓哀叹买不起房,看不起病,上不起学是挑剔?
 
如果这些弱热势群体,对这些严重不公的社会现象,只这么弱弱地问两句,就成了“挑剔”,那,那些上访者岂不都成了流氓恶棍了?宜乎其被截被拘被打被精神病也。
 
三、一些人甚至还会以乌托邦思维苛求改革
 
这“一些人”没有明指,但强调“乌托邦思维”,当然是指那些不切实际异想天开的人啦,莫非是执着如强坛大于、老陶同志、寒江春梦之类的极左?逢老夫不认识他们,只是通过文章感觉到,这几个老家伙,你说他们迂腐也罢,不识时务也罢,却都是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的,——是不是共产主义信念现在已经沦为乌托邦思维啦?
 
值得注意的是,《宁要》一文,皇皇大论,引经据典,“摸着石头过河”呀,“顶层设计”呀,“天变不足畏”,“不畏浮云遮望眼”呀,却唯独没有提到“社会主义”四个字。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人民的我,有点糊涂了,改革还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要不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调查】喜爱文史的童鞋,本网开展读者问卷调查啦!愿意参与的有木有?这是本网去年改版以来的首次调查,您喜欢哪些栏目,您觉得哪些需要改进,又想看到哪些方面的内容,都可以进来聊聊,欢迎提供理性的建议和意见。还有,参与有奖哟!点击这里进入调查页面《百家讲坛》杂志官网有奖读者问卷调查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