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古史今鉴>>正文内容
甲午战争后清廷“大审判”颠倒黑白 >> 阅读

甲午战争后清廷“大审判”颠倒黑白

作者:陈明福 来源:《半岛晨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27日 点击数: ( 字体: )

 
  历史背景
 
  中日甲午战争中,清军不论陆战、海战都一败涂地,致使被迫签订了割国土赔巨款的《马关条约》。在国人义愤填膺、追究战败责任的声讨中,黑暗腐败透顶的清政府竟功罪颠倒,惩罚功臣、放纵逃将。
 
  本期阵眼
 
  一支军队要有强大的战斗力,定要赏罚分明,奖惩服众。而像晚清政府这样赏罚不当,治罪不公,在历史上也不多见吧?
 
  中日甲午战争,中方一败涂地,清廷自然要对海陆战的将领论功罪行赏罚。可清廷失之公道,对功臣埋没其功,反究其过;而罪孽深重的逃将、败将,则未被追究责任,予以严惩,让其逍遥法外。治军如此不力,集中暴露了清廷的黑暗和腐败已到了何等严重的程度!
 
  【功臣】
 
  徐邦道
 
  屡挫强敌反遭革职
 
  明朝抗倭名将戚继光曾深刻指出:“诛一人而千万人顺,诛其心也;赏一人而千万人奋,赏其心也。”当赏不赏,是阻止善行;当罚不罚,是姑息养奸。清朝吉洪亮进一步阐明了赏罚不明、不公的严重后果:“有功而使无功者受其赏,则有功者解体;有罪而使无罪者代其罚,则有罪者益恣。 ”
 
  甲午战争的整个陆战中,清军逃将、败将层出不穷,比比皆是,而慷慨赴敌、英勇善战、屡挫强敌的徐邦道可谓是难得的英雄人物,主要表现在主动领兵保卫金州重镇、在石门子布阵阻击日军;特别是在土城子阻击战中,由于他的部署,使这场战役成为甲午战争爆发以来清军的一次重大胜利。日军被迫承认土城子之战的失败,是对“日本军队最有效的刺激良药”,表示今后对清军“决不能妄加蔑视,战阵必须慎重戒备”。而当旅顺口失陷后,徐邦道率溃卒走金州依宋庆。不久清廷下旨,将其褫职。褫职,即剥夺职务,革职之意也,大功臣竟然落得这样的下场!
 
  1895年1月10日,日军攻盖平,宋庆令徐邦道率军往援,军未至而盖平已失。徐邦道与章高元合力反攻,未克。2月21日,清军第四次反攻海城,宋庆调徐邦道拱卫军进攻大平山。之后,又与湘军吴大澂等五攻海城,均不克。 3月5日,日军发动辽河下游战役,徐邦道率军在牛庄、田庄台继续抵抗。 1895年4月,辽阳告警,依克唐阿奉调援辽,徐邦道率军同行。到防不久,中日议和,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徐邦道强扼内心的痛楚与悲愤,仍坚持修垒练兵,不辞劳瘁,以致积劳成疾,病殁于阵前。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徐邦道仍以国家安危和民族存亡为念,遂口述遗言,上呈朝廷。在遗言中,徐邦道直陈利弊,呼吁振奋。他根据自己力守金旅、转战奉省与日军作战的实践,指出:清军失败,是“震慑于洋队,不肯死斗”,“往往前敌交绥而后军先退,彼军接仗而此军旁观”,“甚至距敌数十百里,未见贼影,未闻炮声,一听谣传随即逃溃”。深感参战清军“主帅无严明划一之合,将领无忠勇刚果之心,士卒无团结亲上之义”。他恳请朝廷“急筹水师,慎选将帅,力图自强”。他认为,“将帅必有爱国之心而后乃有忠勇之气。不贪利则士卒归心,能自勇则众人奋志”。遴选这样的将帅统率军队,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希望“皇上严饬(整顿)内外臣工力致富强。持之以恒……共致中兴”。并希望“与外国交涉勿事迁就”,“国家怀柔不宜太宽”。字里行间流露出对国家前途命运的担忧和对清政府实行的主和避战政策的不满。他念念不忘“身受国恩,涓埃未报”,“生不能破敌以报朝廷,死亦当毅魄以酬恩遇”。其爱国之心,灭寇之志,怎能不令后人感怀!
 
  徐邦道生前坎坷,而被以功当罪,郁郁而死,实令后人唏嘘。虽然在他死后诏复原职,并赐优恤,但在他有生之年,并未获得正名,致使留下“长使英雄泪满襟”的遗憾。
 
  王书翰使
 
  被俘后曾撞石自杀,一直未得正名
 
  另一位蒙怨受屈、未彻底正名的英雄,便是金州副都统连顺幕府派遣的送机要信件不幸落入敌手而宁死不屈的王书翰使。他的事迹,最可靠且有史学价值的是日人《日清战争实纪》中的记载:(4日)为了切断敌军的通信联系,当天斋藤德明少佐向通往复州的道路上派去了骑兵一队,途中俘虏了敌军一骑兵。带回后经审讯和搜查,发现是从旅顺口携带数十份手写书简前往复州的。其中有敌将书信一份,内容谈及有倭寇约1000人前来袭击。由此可以得知是从旅顺返回复州的通信兵。当把他绑起来押到支队以后,他乘卫兵不备,以头向带尖角的石头上撞去,企图借此自杀……
 
  研究者认为,上述日文资料所记载的被俘的中国兵即是王书翰使。其被俘并触石的时间,应在1894年11月4日下午。
 
  关于此事,日本记者龟井的日记中也有一段记载,从中我们可以得知,王书翰使的真实名字可能叫王清福,24岁,复州人。因其后来是被“拉着”入日军刘家店野战医院的,故知额头之伤势较重,并可见他拒敌之诱骗、自杀之坚决。按照当时的医疗条件分析,王书翰使死于刘家店野战医院的可能性极大。龟井说日军少佐对其“劝说”后,王“感泣”“跪拜”,全是虚构和瞎编的,因为他碰石自杀致重伤在先,已生命垂危,怎能“感泣”日军?但也因为这种胡编乱造,致使王书翰使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顶着“叛徒”的黑锅,一直未能得到正名。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