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尘女小凤仙是怎么成为蔡锷知音的 >> 阅读
风尘女小凤仙是怎么成为蔡锷知音的
辛亥革命的主角,是武昌首义诸公和革命领袖孙中山和黄兴先生,但蔡锷先生在辛亥革命这出戏中堪称是“硬里子”(戏剧术语,里子指配角,硬里子指表现突出的配角)。
民国初年,北京城接连演出两出复辟丑剧:一是袁世凯“洪宪登基”,一是张勋复辟。今京剧《蔡锷与小凤仙》、电影《知音》、昆曲《共和之剑》、话剧《一代风流》等歌颂蔡锷的作品,均以1915年袁世凯称帝丑剧为背景,穿插蔡锷与小凤仙的风流韵事。
然而,小凤仙是否当得起“知音”二字呢?对此人云亦云者颇多,其实不确。所谓“知音”,当是民主共和的知音、反对开封建专制倒车的知音,而不是风花雪月的知音。
为何出现“蔡锷热”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先生不得不再次亡命海外。袁世凯窃夺了革命果实后,公然做起了皇帝梦。其时革命处于低潮,革命领袖又都亡命国外,除云南一隅,全国均在北洋军阀统治之下。上表劝进者岂止“六君子”,国内可说是大有人在。
在这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关头,蔡锷率三千饥兵,转战数千里外,抗北洋数万劲敌。所谓饥兵,指军队供给不足,蔡锷屡向唐继尧呼救,但唐口惠而实不至(事见《军中遗墨》)。
但护国军战绩卓著,一战而黔桂响应,再战“二陈汤”逼宫,三战而窃国大盗毙命。“二陈汤”逼宫指陕督陈树藩、川督陈宦、湘督汤芗铭。三人均系袁世凯的亲信,最后都在护国军声威下,电请袁取消帝制,并宣布与袁个人脱离关系。袁接到三人电报后,一气昏倒在地,时人戏曰:“发病六君子,送命二陈汤。”六君子、二陈汤均为中药的药名。
如果不是蔡锷将军登高一呼,“洪宪”王朝的寿命怕不会只有83天,但北洋政府视他为“叛逆”,国民党政府视他为异己。解放后,因“左”的思想影响,对他的研究评价亦属禁区。改革开放后,出现“蔡锷热”,应是正常现象。但舞台上反复演绎的蔡锷与小凤仙的故事,却值得推敲。
蔡锷找小凤仙是自污
小凤仙是不是知音,关键看蔡锷脱险,小凤仙是否知情。关于这段历史,记载颇多。
雷飙在《蔡松坡先生事略》中称:“蔡公一面送老母眷属分批离京,一面日夜逍遥于市场戏院,并常涉足于八大胡同妓院,此小凤仙一段佳话之所由来也。日久,各密探亦觉蔡某如此冶游,当不至有其他动作,监视松懈。一日晚间,在小凤仙处请客,正当游客满座、狂歌畅饮之际,公即赴崇文门车站,乘火车赴天津,当时无一人知者。”既然“当时无一人知者”,小凤仙当然也不会知情。
陶菊隐《蒋百里先生传》中说:“他秘密离开北京的那天,梁任公派老当差曹福(天津人)代他购了一张三等票,直待他化装上了车,才把车票交给他。”
周善培在《谈梁任公》中则称:“这时松坡在京,袁派四名侦探,名为保护,实际监视他的行动。于是我就定计,先请向不冶游的松坡去逛窑子,由吃酒打牌,进一步日夜都在窑子里。逛了一个月,袁果然根据监视人报告,认为松坡堕落了、无大志了,就减少两名侦探。第二步,由松坡装病,先进北京日本医院,又勾通医院写了张证明书,要松坡到天津去治病。”
可见,蔡锷脱逃,谋划者是周善培,帮助者是梁启超,而他找小凤仙,不过是掩人耳目所采用的自污之计。
小凤仙是怎么成知音的
最早把蔡锷与小凤仙写成“患难知音”的,是杨因尘1916年出版的章回小说《新华春梦记》。蔡与小凤仙的传奇故事,十有八九出自此书。
但就是在这部书里,张冥飞在尾批中说:“松坡……自污使老袁不以为虑耳,非真有爱于小凤仙者也。即使真爱小凤仙,亦决不肯以心腹事告之。”他明确指出:“作者如此写来,乃是别有用意,阅者勿谓真有其事也。”
松坡逝世后,北京各报曾刊登小凤仙“哭灵”消息,并发表小凤仙“不幸英雄竟短命,早知李靖是英雄”的挽联。陶菊隐先生在《六君子传》中说:“这是好事者一种通性,总想英雄儿女配合一起,传为佳话。”据陶菊隐先生调查,小凤仙的挽联与祭文实出于衡州好事者王血痕之手。
由此可见,蔡锷出走,小凤仙并不知情,当时妓院是“官办”企业,官场与妓场本属一体,蔡锷不可能向她泄露军国机密。既然小凤仙不知情,又怎么可能是知音呢?
知音另有他人
那么谁是蔡锷的知音呢?其实蒋百里、蔡的夫人潘慧英、恩师梁启超三人才是真正的知音。
蒋百里同蔡锷志同道合,蔡逃到天津后,袁世凯让蒋百里去劝说,蒋百里不仅纵虎归山,且后来蔡挥师入川,蒋百里又投奔了他,可谓生死之交。
为安全脱险,夫人潘慧英也与蔡合演了一出“夫妻反目”的假戏,佯怒出京,趁机逃出袁的控制。电影《知音》中蔡写给小凤仙的“情书”,实际上是蔡锷写给夫人潘慧英的家书。
梁启超是蔡锷的老师,对他有知遇之恩,自然也是知音。
世无完人,蔡锷也有他的局限性。他反对袁世凯做皇帝,但并不反对袁做总统,不反对整个北洋军阀系统,这是蔡锷与革命党人的根本不同。
陶菊隐先生说:“前人对蔡的定评是一个‘清’字,即幼年清贫,服官清廉,功成不居,两次都从名利场中急流勇退,是志行清白。”
小凤仙的下落如何
在蔡锷出逃这一事件中,小凤仙客观上起了“挡风墙”的掩护作用,但仅此而已,蔡锷不是侯朝宗,小凤仙也不是李香君,把小凤仙当成“共和女神”来歌颂,不符合史实。而于小凤仙后来下落如何,了解的人不多。
1951年,梅兰芳先生赴东北演出,曾收到一封署名张洗凡的来信,信中说她就是当年的小凤仙,曾见过梅先生,希望与他叙旧。梅先生想不起曾见过小凤仙,便让秘书许姬传和他聊,梅先生只是坐在一边,据许姬传回忆,小凤仙说她确实掩护过蔡锷,当时她年岁约五十岁上下,完全是家庭妇女的形象,名妓痕迹荡然无存。她说她嫁给一个工人,在某私营厂作工。临别时,她希望为她保守秘密。
后来梅先生说:“小凤仙也算间接地对国家做了好事。”因此,梅先生请东北人民政府交际处李桂森处长替她安排工作。据许姬传回忆,似乎是在东北人民政府幼儿园做保育工。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上一篇:彭德怀自嘲:头上长着角常常碰着人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