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称抗日期间中共歼敌数量是国军两倍 >> 阅读
学者称抗日期间中共歼敌数量是国军两倍
TAG:百家讲坛 中共 抗战 歼敌 国军 计量学
【导读】日本在侵华八年中(不包括东北),死伤官兵133万余人,中共领导的抗日军民歼灭日军52万多人,占40%;歼灭伪军118万,几乎百分之百。国民党军队歼灭日军80万,占60%,基本上没有伪军。

计量史学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在社会科学的影响下形成的一种史学研究方法。学术界对于计量史学的概念、内涵虽然有不同的阐释和实际运用,但通常情况下,我们还是可以简单地将其概括为对一系列可以量度的现象进行的历史研究。【1】
80年代以后,此方法受到中国学术界的重视,以抗日战争史研究为例,计量化除了在传统的战时经济、财政、金融等领域广为运用外,在我们以往习惯“定性”的方面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运用,对抗日战争史学科的健康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以抗日战争为对象的学术研究,早在抗战结束时就已经开始。【2】早期的研究非常注重“定性”,在抗日战争史的著述中,通常多用一些较为模糊的诸如“起了决定作用”、“占据主导地位”、“中流砥柱”、“不可估量”、“无以计数”等语汇。
其实这些概念或多或少还是隐含着计量或统计的内涵,只不过由于史学工作者出于具体考证的困难或者缺乏计量的观念,使本来可以进行定量判断的概念变成了缺乏定量依据的简单定性。事实上,作为一场举全民族之力抗击外来侵略的战争,从一次具体战斗到一场较大规模的战役,从敌我双方的基本力量、战争的投入到战争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等等其实都是可以也是应当计量化的。
近30年来的抗日战争史研究中,计量化的研究随处可见,但大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重要领域:第一,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和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抗敌的不同战绩和贡献;第二,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所作出的贡献;第三,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华民族造成的损失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延误。【3】
两个战场的计量化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里,抗日战争史的研究逐步趋向理性与客观,即一方面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中流砥柱”的立场,同时也肯定了国民党广大爱国官兵以及全国各抗日阶层的作用,这种理性回归的过程,往往是通过计量化的研究得以实现的。
早期的抗日战争史基本上被纳入中共党史的叙事框架,因此在讲到抗战的贡献时,虽然也有一些计量化的表达,但仅仅关注到抗战时期中共的发展和抗日战绩,这一现象一直持续到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出版的一些著作是这样表述的:“在八年抗战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解放区,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与扩大,建起了从东北到海南岛的十九个解放区,拥有人口一亿二千余万,人民解放军发展到一百二十万,为夺取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准备了条件。”【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坚持人民战争路线的结果……在八年抗日战争中,我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抗日纵队,抗击了侵华日军的百分之六十和伪军的百分之九十以上,对敌大小战斗十二万五千一百余次,毙伤日伪军一百零一万余名,俘获日伪军五十一万九千余名,投诚反正日伪军十八万四千名,总共日伪军损失兵力一百七十一万四千余名。”【5】
在这些表述中,我们只看到了中国抗战的一个战场,根本看不到抗日战争存在两个战场的客观事实。差不多也正是从80年代初开始,学术界在基本肯定上述观点的同时,通过计量来对国民党正面战场作正面的评价,如王振德就认为,由于共产党的统战政策,国民党始终留在了统一战线内,22次会战,主要战斗1117次,抗击了侵华日军的50%以上。【6】这一时期,随着海峡两岸关系的不断缓和,战后国民党方面出版的著作如国民党中央党史会编印的《中华民国重要史料初编——对日战争时期》、蒋纬国《抗日御侮》、吴相湘《第二次中日战争史》以及国民党军政要人何应钦、白崇禧等军事报告中所列的国民党军方统计资料,也被学术界广为引用,这样,对于1938年武汉失守以前国民党正面战场的肯定差不多成了学界的共识。
此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也有学者通过计量化的分析,对相持阶段以后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观点也提出了质疑。江于夫认为,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南昌会战等9次大规模战役,占国民党22次会战的41%,甚至有过一些攻势作战,难能可贵。这一时期国民党还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7】作者通过这些数据得出了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仍积极抗日的观点。在对正面战场战绩给予肯定的基础上,也有学者看到了这种简单的计量所带来的问题。魏宏运认为:“两个战场抗敌的比例,经常有些变化。数字的计算,因学者们各自的方法不同,自然略有不同。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敌后游击战争已奠定了基础,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这样讲,是不过分的。如果没有游击战争牵制,吸引日军的大量兵力,中国的大西南和西北,就会遭受敌骑的践踏,就有沦陷的危险,那么日本就可能宣布,它征服了中国。”【8】
张廷贵则具体分析了两个战场的歼敌总数,认为日本在侵华八年中(不包括东北),死伤官兵133万余人,中共领导的抗日军民歼灭日军52万多人,占40%;歼灭伪军118万,几乎百分之百。国民党军队歼灭日军80万,占60%,基本上没有伪军。
从歼灭日军的绝对数字看,国民党多于我军,但按军队人数比例计算,中共军队数量少(抗战开始为五六万人,抗战胜利时为94万人),国民党军队数量多(抗战开始时陆军170多万人,抗战结束时为440万人),中共军队歼灭日伪数则多于国民党的两倍。他认为这些数据进一步显示了敌后战场在全国抗战中的伟大作用和地位。【9】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战场虽然存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之分,但它毕竟是一场全民族抗击日本侵略的战争,因此也有些著作更关注将两个战场的战绩加以综合,军事科学院所编《中国抗日战争史》中,认为“中国抗日战争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到1945年9月日本投降签字,历时14年之久。特别是在1937年七七全国开始的3000个浴血奋战的日日夜夜中,中国军队进行重要战役200余次,大小战斗近20万次,歼灭日军150余万人,歼灭伪军118万人。”【10】
中国官方在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时候,也明确地做出了如下的定性表述:“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11】由此可见,关于两个战场的战绩问题,从最早的只计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的抗日战绩,到兼计敌后和正面两个战场的战绩,进而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的战绩合成一个中国抗战的整体,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备注:按惯例注释隐去)
(本文节选自《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 作者:袁成毅)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上一篇:政治家族:一个县级政权的家族谱系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 洪小夏:国民党敌后抗日根据地论析
- 抗战胜利后的伪军:活着是一种酷刑
- 抗日战战究竟打了8年还是14年
- 在抗日战争中罹难的中国文人们
- 东北抗日联军的十四年苦斗历史
- 抗战时有多少伪军在为虎作伥?
- 抗战中被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是谁?
- 抗战中究竟出了多少汉奸?
本周排行榜
- 新教材全程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清代汉官地位如何从臣沦为“奴才”
- 学者:抗战中共歼敌数量是国军两倍
- 张学良称自己遭软禁公平是法盲之说
-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苏丹南北的分离?
- 魏晋“清谈误国论”是怎样形成的?
- “九一八”当晚:市民以为军事演习
- 古埃及人也美发:打卷定型一应俱全
- “苏维埃”是怎样引入和退出中国的
- 柏杨:从“国民党特务”到“匪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