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培刚:少年立志改变农民千年疾苦 >> 阅读
张培刚:少年立志改变农民千年疾苦

张培刚1947年留影。

图为张培刚在哈佛读书时的两大箱笔记卡片。

上世纪90年代,张培刚在给青年学生上课。

1991年,张培刚和夫人谭慧在加拿大尼亚加拉瀑布合影。

张培刚毕生奋斗的理想是,探索一个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转变为工业强国的可行途径。
人物简介
张培刚,生于1913年,湖北红安人,发展经济学奠基人。生前任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教授、经济学院名誉院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此外,他还担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名誉会长,中美经济合作学术委员会中方主席等职。
20世纪40年代,张培刚凭借在哈佛读书时的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获得有“小诺贝尔奖”之称的哈佛大学经济学科最高奖“大卫·威尔士奖”,这也是迄今为止华人在经济学领域所获的最高级别奖项。
哈佛学成后,张培刚回国。新中国成立后,受政治环境影响,他近三十年远离学术研究。改革开放后,他争分夺秒地著书施教,对于当时我国普及和传播市场经济知识、转变人们对市场经济的正确认识,发挥了先导作用,并培养了一批著名经济学家和中青年学者。
张培刚对我国乃至世界的经济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创立了系统的农业国工业化理论,为发展经济学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提出了建立新型发展经济学的理论构想,为发展经济学在当代的新发展指明了方向;率先倡导并推动现代市场经济学在我国的引进和普及,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提出提出了重要的先导作用。
2011年11月23日14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去世。他的离去,在国内外立即引起广泛哀恸。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上一篇:一生不尽女人缘:胡适生命中的女人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 章开沅:我不是辛亥革命研究第一人
- 沈志华:有钱又“有病”的历史学人
- 黄万里:我不能看着祸及农民不说话
- 丁肇中探秘宇宙:做对比发表更重要
- 叶公超:学语言要学会整套骂人的话
- 何兆武:“逍遥派”躲不开文革劫难
- 资本论译者王亚南:昔为野马今为牛
- 叶君健:全国唯一的“党外走资派”
本周排行榜
- 隐修胜地终南山:在归隐中寻找什么
- 孙中山史学观:欲改革政治必先知历史
- 冬至大如年:古代冬至节的热闹景象
- 曹操问候诸葛亮:英雄要学会翻脸?
- 张培刚:少年立志改变农民千年疾苦
- 陈毅预言林彪:他不当叛徒我不姓陈
- 红色间谍郭汝瑰:临危受命卧底国军
- 一生不尽女人缘:胡适生命中的女人
- 长平古战场:每逢下雨就会发现人骨
- 胡适:为国家做诤臣,为政府做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