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周海婴:鲁迅光环下的回归之路 >> 阅读
追忆周海婴:鲁迅光环下的回归之路

周海婴在作品发布仪式上。

周海婴幼时与父母的合照。
昨日凌晨5时36分,鲁迅之子周海婴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一说起周海婴,人们最直接的反应就是“鲁迅的儿子”。
海婴之名,鲁迅取自上海出生的婴儿之意。他对海婴的教育完全按照他于1919年写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思想来实行,尽量创造机会让海婴自由地成长,希望海婴成为一个“敢说、敢笑、敢骂、敢打”的人。
事实上,周海婴正是长成了这样一个人。然而一生活在父亲光环下的他,也时时刻刻感受到这个光环带来的压力。
周海婴曾在接受《齐鲁晚报》的采访时说道,“其实,我不是我父亲,也不是我母亲,我就是我。”
《财经》杂志资深记者杨海鹏曾采访过周海婴,他在微博中提到:周海婴曾说,因为他是鲁迅的儿子,一直活在压力下。
A.外表柔弱内心叛逆
“周海婴是个外表柔弱,内心叛逆的人。”10年前,杨海鹏采访了周海婴后这样说。这一次接触给杨海鹏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对于长子周令飞的婚姻,周海婴并没有排斥,“他反而看得很淡,认为这只是感情问题,不必过多干涉。”律师朱妙春说,“周老对孩子的教育是严格中带着慈爱。”
朱妙春是上海一位长期从事知识产权维权工作的律师。一直以来,朱妙春为鲁迅家族办了不少涉及鲁迅姓名权、肖像权的案子,因而也与周海婴十分熟络。
杨海鹏微博中写道:令飞与台湾人结婚,而且是与跟国民党素有渊源的富商张家的女儿结婚,让周海婴的压力很大,“在院子里走,很多老相识对我怒目而视”。
然而,周海婴是羡慕儿子的这种“不涉及政治因素的,纯属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B.说话风格很像鲁迅
2003年,浙江影视集团策划总监王群力帮助绍兴策划中国魅力城市评选,当时准备邀请周海婴作为绍兴代表出席活动。“没想到老先生这么幽默。”王群力相当意外,但想到这种幽默遗传了鲁迅的某些尖锐挑剔的特征,也就不足为奇了。
据王群力回忆,当时他打电话过去,问周海婴在不在,他接起电话高声喊了一句“周海婴在不在”,“哦,不在啊!”然后就把电话挂了。后来上门拜访的时候发现,当时挂电话的正是周海婴,王群力就问他为什么挂电话。他说,“我明明就是周海婴,你还问周海婴在不在。”
“只有心理沉着的人才有幽默感,这是一种对外界不受诱惑的表现,是驾凌于世俗的幽默。虽然这个插曲带着点恶作剧成分,却并无恶意,是一种不计后果的开玩笑,透露出一股名家风范的贵气。”让王群力印象最深刻的是周海婴的说话腔调和风格,“非常像鲁迅。”
C.爱好无线电和摄影
“周老有个特殊的爱好,那就是‘发电报’。”据朱妙春回忆,周海婴家中有一间特殊的工作室,里面有台“发报器”,每次发电报给报友,或收到报友的电报,他都会表现出鲜有的兴奋。
年轻时周海婴就对无线电科技特别感兴趣,周老的呼号是BA1CY,他还担任中国无线电协会业余无线电工作委员会资深顾问。
“摄影家”是周老继“无线电专家”之后的又一张标签。在所有周海婴的照片里,相机是他手上最常见的玩意儿,用专业的相机带挂在脖子上,每到一处都按下快门。他在摄影集《镜匣人间》中记录的都是社会最底层的温朴世情和经历过的热情年代。
据了解,周海婴拍摄的《华中轮抵达东北解放区(丹东)》、《民主人士讨论新政协的召开(沈阳铁路宾馆)》、《黄炎培在火车上致词(火车上)》等照片被摄影界称为见证这段历史的“孤本”。
周海婴甚至还是个玩电脑的高手,很多创作都是电脑稿,“大概是60多岁开始接触电脑,差不多是有电脑了,他就开始自己玩起来了。”朱妙春说,电脑也放在工作室里。
D.与杭州的特殊缘分
“谦逊开朗、情感丰富”这是周海婴给杭高原校长缪水娟留下的印象。昨天,在得知周海婴病逝的消息后,缪水娟感到十分感伤,也十分突然,“两年前见到周海婴时,觉得老先生还是很精神的。”
2009年3月,因着杭高110周年的契机,作为全国人大代表的缪水娟,在参加全国两会期间特地拜访了周海婴,并希望周老先生能够在校庆之时,来杭州看看鲁迅从日本回国后的第一个工作地点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
“当时周海婴正在筹备《镜匣人间》的摄影展,加上老先生年事已高,我们真担心他会拒绝。”缪水娟告诉记者,没想到,周海婴非常爽快地接受了缪水娟的邀请。
周海婴告诉缪水娟,自己虽然知道父亲曾在杭州工作过,但是具体是在哪里工作却了解得并不多,因此非常期待能去父亲生前执教的地方看看。巧的是,那一年,正好是鲁迅东渡日本归国的100周年。
在杭高的鲁迅纪念室里,周海婴惊奇地发现了一枚连他都没见过的印章。这枚章印在鲁迅教过的一位学生的毕业证书上,只有“树人”二字。杭高的高利老师回忆,当时周海婴兴奋地对着这枚章拍了又拍。
周海婴和杭州的缘分还不止于此。高利说,周海婴小时候还在杭州住过很短的一段时间,就在栖霞岭一带,“老先生告诉我,他第一次拿相机,就是在杭州。”
【链接】
周海婴是鲁迅和许广平仅有的儿子,1929年9月27日出生于上海,1948年10月参加革命工作,1952年至196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195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是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
周海婴生前还担任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北京鲁迅中学、绍兴鲁迅中学名誉校长,中国鲁迅研究室、上海鲁迅纪念馆顾问,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顾问等,著有《鲁迅与我七十年》等书。
周海婴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定于2011年4月11日11时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
据新华社电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上一篇:报人徐铸成:被划为大右派另有隐情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 若鲁迅重生能否得鲁迅文学奖?
- 制度之惑:鲁迅是一个谜或悖论
- 鲁迅的思想短板是“无政府主义”
- 胡适和鲁迅在教育孩子上的区别
- 史铁生: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
- 吴阶平:最喜欢认真的“国之大医”
- 朱光亚:我这辈子主要搞中国核武器
- 百岁老人雷洁琼:游走在学界和政界之间
本周排行榜
- 追忆周海婴:鲁迅光环下的回归之路
- 叶挺手杖藏玄机:瞬间可成左轮步枪
- 社科院:中国经济总量十年后将超美
- 人民日报:有了四千万,丢了什么?
- 幽禁期间:张学良原以为会终老台湾
- 删掉什么即意味着向孩子遮蔽了什么
- 谁来定义英雄:“王成”的原型是谁
- 《百家讲坛》(红版)2011年第五期目录
- 从林昭到张志新:兼祭为反左牺牲的思…
- 中国需要民主,但也不能没有了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