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围观中国>>正文内容
关注社会焦虑:物质条件成标准 跑步前进透支未来 >> 阅读

关注社会焦虑:物质条件成标准 跑步前进透支未来

作者:朱 隽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18日 点击数: ( 字体: )

 
 
  原来人们要求“三十而立”,现在变成了“三十而富”,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成为衡量成败的标准。
 
  从“四大件”到“有车有房有闲”,成家立业的标准在物质条件的指向上越来越明确,也越来越高。
 
  人们都把名望、地位、金钱当作成功,可这些只是成功的附属品,并不是成功本身。人们的精神追求去哪儿了?
 
  是“三十而立”,还是“三十而富”?
 
  跑步前进透支未来
 
  再过4个月,李冉就满35岁了。
 
  35岁,竞选国会议员失败的亚伯拉罕·林肯在问自己是继续还是放弃;35岁,李彦宏在迎接着百度上市;35岁,经历职业巅峰的球星齐达内宣布挂靴……35岁,它预示着一段生活的结束?还是预示着另一段生活的开始?李冉陷入了焦虑。
 
  李冉是北方人,1999年在南方读完大学后留在了广州。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城市里,开始了个人奋斗。跟大多数初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一样,他从打工起步,国企、外企、民企都做过。几年前,李冉和两个朋友合伙开了一家服装加工厂,李冉以45%的股份做了大股东。几年的苦心经营,如今工厂有员工近300人,加工出来的服装全部出口,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业务范围从服装加工向上游面料生产延伸,一些国际一线品牌也成了他的客户。
 
  看似稳步前进,但李冉难有安全感:服装加工行业竞争激烈,仅在他的工厂所在地——广州新塘,类似的企业就有几千家,政策、资金、市场……任何细微变化都会带来业务上的不确定性。比如,今年订单充足,明年就无法预期。
 
  李冉说,作为民营企业,话语权依然不大,在与银行、政府部门打交道时依然会遭遇“透明的天花板”。比如,企业做大规模需要融资,但向银行贷款资金成本很高,企业至今仍然靠股东个人负债在运营,“每天一睁眼就一身债,这日子轻松得了吗?”由于产品全部出口,李冉要经常和海关打交道。海运的货柜提前订好,当天报关完毕直接上船,如果报关手续办不完,货物就要走空运,这就意味着“这一个单彻底赔钱”。所以,每到出货的日子,李冉总要催促工作人员起大早去排队报关。
 
  李冉说,现在的社会保障机制还不完善,包括医疗、意外伤害和养老等,“虽然有保险,但不知道日后能否成为足够的保障。现在社会发展如此快,几年都有很大的不同,更何况十年、几十年以后。”李冉只能给自己订下“活到老,做到老”的目标。
 
  虽然拥有珠江岸边两套江景房,日常生活暂无忧虑,但李冉觉得,原来人们要求男人“三十而立”,现在变成了“三十而富”,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成为衡量成败的标准。从“四大件”到“有车有房有闲”,成家立业的标准在物质条件的指向性上越来越明确,也越来越高:“好像30多岁你还没富,你这辈子就没机会了。一旦被这样的成功模板驱使着,不焦虑几乎是不可能的。”
 
  为了生意,李冉平时都住在厂里,周五晚上回广州。本来只需要45分钟的路程,每次都在道路拥堵中被拉长为近2个小时。看不到头的车河,又让他多了几分焦虑。
 
  跑步前进的人生带给李冉的还有身体上的透支:30岁的人,40岁的心脏、50岁的颈椎……外界的压力和对于自己严格的要求,到头来反刃自伤。
 
  是享受生活,还是为了生活?
 
  财富越多压力越大
 
  哲学家罗素说:“人类应用20%的时间工作,用80%的时间生活。”刘束把这样的时间表当成自己的人生理想,但如今他发现这个理想正离自己越来越远。
 
  刘束今年33岁,从北京一所名牌大学研究生毕业后,供职于一家金融机构。虽然也要时常加班、出差,但总体来说他的时间并非是“一块挤不出水的海绵”。30岁之前,他的税后年薪已过20万元,本来他可以优哉游哉享受人生,可是,他偏偏给自己制定了一份“远大理想”:40岁实现“财务自由”,开始环球旅行。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