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随想语丝>>正文内容
上下五千年:从吃盐财政到住房财政 >> 阅读

上下五千年:从吃盐财政到住房财政

作者:杜君立 来源:共识网 发布时间:2011年09月15日 点击数: ( 字体: )

 
  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每年盐利入官时,少入官家多入私。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如。——白居易
 
  从茹毛饮血开始,直到火的发现以后,人类才开始进入熟食阶段,而盐作为一种调味品进入人类的生活,实际是较晚的事情。直至中国夏朝,盐还是一种仅限于贵族享受的奢侈品。到了商代,盐才为人们所了解,人们甚至用盐来治疗疾病。《周礼》提出“以咸养脉”,《管子》说:“无盐则肿”,《汉书》则称盐为“食者之将”,盐成为烹饪的核心原料。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必需品之一,社会需求量大,消费弹性极小。在传统专制社会,大部分生产和生活资料都能自给自足的情况下,盐却不可能自给自足,必须从外界获得。
 
  三代之时,国家盐法还没有出现。进入周以后,盐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引起巨大的政治变革。春秋战国时期,盐的来源日益广泛,以崤山(潼关)为界,东面以海盐为主,西面以岩盐和池盐为主,南方则多为土盐。四川自贡和河南叶县以井盐而闻名,江南甚至以盐城命名。盐的风靡迅速使一批人平地暴富,产盐的地区和国家依靠这项自然资源大发横财。猗顿依靠贩卖河东池盐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代富可敌国的大盐商。
 
依靠民众供养的贵族迅速发现了这一财政蓝海,周天子开始设立盐官。到了春秋中期,法家思想崛起,提出“利出一孔”思想的管仲率先在齐国对食盐实行官方专营,开了中国历史上长达2000多年的吃盐财政之先河。“量其重,计其赢,民得其七,君得其三”。夺私有为官有,变税收为垄断,官府的垄断权力从政治延伸到经济领域,财政汲取能力大大增强,巨额财政利益达到了富国弱民抑商的多重效果,中国宋末史学家马端临说:“管夷吾相齐,负山海之利,始有盐铁之征。观其论盐则虽少男少女所食,论铁则虽一鍼一刀所用,皆欲计之,苛碎甚矣!……其意不过欲巧为之法,阴夺民利而尽之矣。”
 
  “予之在君,夺之在君,贫之在君,富之在君。故民之戴上如日月,亲君若父母。利出于一孔,其国无敌。”管仲作为一个思想家和政治家,他以他的法家思想和长期政治实践奠定了未来中国2000多年的意识形态和统治模式。“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他赞赏愚民之术,同时极力反对民众了解统治真相。他关心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汲取民脂民膏以供养统治者,同时又神不知鬼不觉,偶尔施以小惠使民众感恩戴德,长期服从统治,既和谐又稳定。对此看似十分矛盾、简直不可完成的任务,管仲体现出前无古人后有来者的中国智慧,这种智慧绝非苍蝇蚊子老鼠可比。苍蝇过于明目张胆,蚊子吸人血似乎可以做到毫不自觉,老鼠偷偷摸摸鬼鬼祟祟,但这些行为模式都事倍功半。管仲的办法是躲在幕后,神不知鬼不觉即可让民众的钱财如江河一般流进他的大海里来。
 
  管仲反对明目张胆地对民众收税。常言说,拿人手短,吃人嘴短。收了民众的税,民众自然要提出权利要求,甚至说不定会像同一时期的古希腊和古罗马这些西方国家一样,提出什么公民共和。所以最好不要向民众要钱,但不要钱怎么办?日理万机的学雷锋啊?作为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和发展方向的代表,不仅不能不要钱,而且要少了也不行。不仅要收税,而且要雁过拔毛变本加厉地收税,要做到一点,最好的办法就是不要让民众知道他被收了税。
 
既然人人都离不开盐,那么从盐上下功夫。管仲专门算了一笔账:“十口之家十人食盐,百口之家百人食盐。终月,大男食盐五升少半,大女食盐三升少半,吾子食盐二升少半。此大历也。”接下来,管仲食盐官营的“官山海”计划隆重出炉,齐国的盐价飞涨至它国数十倍,但再贵,人总得吃盐,民众的财富通过盐这个媒介迅速流进齐桓公的金库。在盐专卖制度下,盐的生产、销售和定价都由官府组织执行,导致其商品属性退化。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道:“齐桓公用管仲之谋,通轻重之权,徼山海之业,以朝诸侯,用区区之齐显成霸名。”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说:“天下之赋,盐利居半,宫闱、服饰、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一个偌大帝国,在接下来的长达2000多年的时间里,竟然依靠普罗大众每日必需的小小调味品来支撑,这不能不说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史载,秦时盐利二十倍于古,盐商富累巨万,人食贵盐,小民贫困。
 
  汉元狩三年(公元前120年),汉武帝正式实行盐铁专卖政策,“笼天下盐铁”,由政府募民煎盐,食盐官收、官运、官销。凡是杯葛盐铁国策者都受到打压,御史大夫卜式被贬逐,而颜异竟以“腹诽”被诛。桑弘羊历任大司农中丞、大司农、御史大夫等重要职务,掌管天下财政大权40余年,是盐铁国策的主要策划者。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二月,在汉昭帝的主持下,从全国各地赶来的60多位民间知识分子,与御史大夫桑弘羊就盐铁官营展开辩论,这就是著名的盐铁会议。在盐铁会议上,桑弘羊坚持认为盐铁官营“有益于国,无害于人”,可以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以佐助边费”,“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而持反对意见的一方——知识分子们基于儒家思想,从道德仁义角度反对“言利”,他们要求“罢盐铁、酒榷、均输”。他们认为盐铁官营是“与民争利”,违背了古代圣贤“贵德而贱利,重义而轻财”的信条,败坏了古代淳朴的社会风尚,引诱人民走“背义而趋利”的道路。他们还提出“外不障海泽以便民用,内不禁刀币以通民施”的自由经济主张。这种看法与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提出的自由市场思想一样,完全吻合1800多年后亚当?斯密的自由市场和小政府理论。会议结果当然是桑弘羊代表的官方获胜,所以中国继续一万年不动摇地保持垄断官营经济。30年后,桓宽根据这次会议的官方记录写成著名的《盐铁论》。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