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杀人者的口述史 >> 阅读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杀人者的口述史
【资讯】南京拟成立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口述史分会:目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只有200多人,平均年龄超过80岁,抢救口述历史难度很大。为此,南京大屠杀史研究会筹备成立口述史分会,以抢救史料,将组织专家团队按照国际规范和标准,对幸存者的口述资料进行抢救性整理。中新网
中山码头【遇难者五千余人】
南京大屠杀中山码头附近现场惨状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
幸存者梁廷芳:
“十六日早饭后十二时前,突有日军七八名持枪来。即挥手令余等五人随其出走,因不知其用意,只得听其指使,跟至华侨招待所后大空场时,见有数百人席地而坐,余等亦随坐其旁。继之陆续由日军从各方驱来平民多人,大空场人已满,复送入对面两大空院中。当余等到达时约十二点钟,一直等到下午五时,捕捉人数,除带走一部分之外,仅在大空场上就有五千人以上。此时天已渐黑,即由日军指令以四人列,依次向下关方向而行。到达下关已六时多,即将余等置于中山码头沿江人行道上,我还以为渡江做工,初不断其实,此空前绝后惨无人道之大屠杀也。少顷,即有大卡车二辆满载麻绳驰至,复有新式汽车一辆到达,下车似一高级长官,即有多数带刀者趋向前向其敬礼。高级长官嘱咐数语,该带刀之日本军官即令其士兵分取麻绳,然后向东西分散,同时在路当中每数十步放置机枪一挺。约十分钟后,即听到步枪声响,时在午后七时光景,大屠杀开始矣。枪声离余等坐处约一千公尺,东西连续放射各五枪则停一二分钟,继之又响。但机枪则未用,因天黑看不见,机枪恐枪杀不彻底也。屠杀至夜约十点钟,余等借着月亮看见东边有十余名日军正在捆人执行屠杀,状至极惨……增荣对余云,如其等待屠杀,不若投江一死。廷芳则以为总是一死,两个即携手投入江中,自料必毙身鱼腹,乃江边水浅深及大腿,一跳不死,则不愿再往深处。万恶的日军,见余等投入江中尚不肯饶,即以机枪向江中扫射,惟恐留下活口作今日对证也。廷芳伏水中,忽由右侧射来一弹,由后肩窝穿入前肩窝而去……”
随着滚滚的江水,他们和遇难者的尸体一同漂流!当刽子手被押上历史的审判台的时候,白增荣和梁廷芳出席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作证。一九四六年,梁廷芳还赶到日本东京,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用肩上的伤疤和目睹的事实,向法庭提供了上述证言。
铁一样的事实,铁一样的证言。
目击者今井正刚:
“来到江边,只见酱汤色的扬子江像条黑带子,精疲力尽地、缓缓地流着。江面上漂溢着乳白色的朝雾,天就要亮了。
码头上到处是焦黑的尸体,一个摞一个,堆成了尸山,在尸山间有五十到一百个左右的人影在缓缓地移动,把那些尸体拖到江边,投入江中。呻吟声、殷红的血、痉挛的手脚、还有哑剧般的寂静,给我们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上一篇:英雄并非高大全:张志新冤案另有隐情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 南京大屠杀时日军煮的饭都是血红的
- 南京沦陷:日本鬼子逼东北百姓庆祝
- 湖南厂窖惨案:日军三天杀绝当地百姓
- 中日学者对南京大屠杀遇难人数的争论
- 避重就轻:从日本文献看南京大屠杀
- 日官员当着南京官员否认南京大屠杀
- 日本国内各种否认南京大屠杀的声音
- 日本历史教科书中的南京大屠杀
- 南京回应名古屋市长言论驳斥指责断交
- 日本女教师:本国无处存南京大屠杀证据
本周排行榜
-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杀人者的口述史
- 人民日报谈改革:宁要微词不要危机
- 南都周刊:2011年十大令人失望之书
- 汪精卫投降日本是替蒋介石背黑锅?
- 民主与民生:我们应该如何读懂中国?
- 袁伟时:改良是利国利民的最好选择
- 杜维明:“文明冲突”不是当今世界文…
- 南京的官员,你为何不反驳也不生气?
- 戏里戏外:在政治运动中的书生曹禺
- “百家讲坛”最长节目开播阎崇年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