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时代高点理性重审“十月革命”历史意义——读《苏共亡党二十年祭》和黄苇町商榷 >> 阅读
站在时代高点理性重审“十月革命”历史意义——读《苏共亡党二十年祭》和黄苇町商榷
我已经在今年的4月和5月写了二篇“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的主题文章。【1】但今天读了本期《南方周末》上黄苇町先生的《苏共亡党二十年祭》文章,认为有必要再次著文三论苏联为什么会解体这个主题,当然也就是向黄苇町先生提出商榷,尽管我也同意黄先生文章中的大多数理论观点。
一、必须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来重新评价“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黄苇町先生在文章中对斯大林作了一分为二的评价,我基本同意黄先生对斯大林的错误,甚至是罪行的批判,但不太同意黄先生对斯大林的赞美的评价:“在人类历史上,做出如此划时代的伟大贡献,也犯了如此严重错误的领袖,再也找不出第二个。我认为,斯大林是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革命前曾8次被捕,7次遭流放,6次在流放中逃脱。残酷的斗争炼就了他坚强的性格。他的名字,曾象征钢铁般的意志和力量,是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及社会主义阵营的诞生和稳固,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他创立的苏联式的社 会主义发展道路,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实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并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 族和人民,产生巨大的感召力。”【2】
在这里,我基本同意斯大林在反法西斯斗争和在争取俄罗斯民主革命时期8次被捕,7次遭流放,6次在流放中逃脱的功勋。但我不能同意黄先生对斯大林的如下赞美:“他的名字,曾象征钢铁般的意志和力量,……与第一个社会主义强国及社会主义阵营的诞生和稳固,联系在一起的。特别是他创立的苏联式的社 会主义发展道路,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全新的社会主义实践,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极大地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并对全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民 族和人民,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最近几年,我反复地接触了(实在是谈不上研究)苏联和东欧解体、中国、越南和古巴都走上改革道路的列宁、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惨遭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淘汰的无数历史事实,这种淘汰,也是世界各国人民实践检验的事实结果,尤其是接触了最近俄罗斯公开苏联时期档案后许多历史学家揭露历史真相的文章后,一个理论观点一直在我的头脑中徘徊——历史的发展,已经向我们提出了必须站在时代的制高点来从新评价“十月革命”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作用的时代责任。
一个不能否认的事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创建新中国是具有历史发展的进步意义的。那是因为在旧中国,中国人民和中国共产党没有合法地、和平地争取人民的民主事业的客观环境,几乎所有共产党人,包括无数为之牺牲的革命先烈,甘愿抛头颅,洒鲜血的理想目标,当然也包括无数民主人士追求的共同理想,就是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富强的新中国、就是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富有的新生活。在中国共产党28年争取建立新中国的斗争历史中,随便翻开党的任何一个文件和任何一篇党的报刊文章,都白纸黑字写着争取人民民主、自由、幸福、富有和国家富强的中心思想,可以说这是全体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的共同信仰和共同理想。所以,新中国的建立是具有历史进步意义的。当然,从8年后的反右开始,毛泽东犯了严重的错误,背叛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宗旨,背叛无数先烈为之抛头颅、洒鲜血的争取人民民主、自由、富强的信仰,使中国人民回到集权体制中。这是毛泽东个人的错误,而不是全体共产党人的错误。随后党的第二、三、四代领导集体再次领导中国人民重新走上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那是后话。实事求是地说,全体共产党人和民主人士抛头颅、洒鲜血争取人民民主、自由、富强建立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历史进步意义不容置疑的。
但“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完全应该重新审视和评价,尤其是俄罗斯公开了苏联时期的档案,使许多学者写出了许多新的历史著作,也为全世界的民众提供了客观的历史真相。在此,我们必须感谢秦晖和金雁夫妇为我们中国读者提供了苏联和东欧各国以前铁幕背后不为人知的无数真相。我个人对金雁老师揭露的真相,也是第一次看到,因此,我衷心感谢金雁老师为揭露这个长期地隐藏在铁幕背后的真相而做出的历史性贡献!必须声明的是,我个人并没有对金雁老师提供的这些历史素材进行过考证,因此无法承担“揭露的真相”是否属实的责任,但我深深信赖金雁老师的学术操守!
事实上,在“十月革命”的同年,俄罗斯已经实现了“二月革命”,虽然二月革命是一个不彻底的“立宪革命”,但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就是,二月革命已经推翻了沙皇的统治。在二月到十月不断轮替的几届政府已经是在“宪政”的不断进步和完善中,也就是俄罗斯的社会主义者(包括布尔什维克、孟什维克和民粹社会主义者)即将掌控政府,尤其是对最后一届政府的不信任投票后,基本上可以把克伦斯基的立宪民主党人排除出政府,建立清一色的社会主义者的政府。但恰恰就在社会主义者即将掌控政府的胜利前夕,列宁说服了布尔什维克内部的反对派,发起了暴力行动:“俄历10月24日,各党派召开的共和国预备议会上,社会主义者已占多数但尚容纳了几个立宪民主党人的克伦斯基联合政府受到抨击,两大社会主义政党提出议案要求‘通过一项法令把土地移交给土地委员会’、‘坚决支持建议与盟国宣布和谈条件并开始和平谈判的对外政策’,这两项要求与苏维埃政府次日提出的‘土地法令’与‘和平法令’几如出一辙。此议案战胜立宪民主党的反对以123票对102票被预备议会通过。此举相当于对联合临时政府的不信任案,如果没有当夜的冬宫事件,它也将导致出现一个排除自由派的‘清一色社会主义者政府’,而仅在两周前这正是布尔什维克追求的主张。由于列宁的坚持,尽管中央委员会中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卢那察尔斯基、李可夫等不少人反对,布尔什维克党还是在此前退出了预备议会,并赶在‘清一色社会主义者政府’出现前抢先夺取了政权。”【3】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上一篇:网络时代:《人民日报》向何处去?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 苏共亡党二十年祭:权力过分集中,民…
- 掩盖历史真相是苏共倒台的重要原因
- 苏联历史札记:残暴的专制导致最终解体
- 近六成俄国人认为苏联解体本可避免
- 蜕化变质:苏联亡党亡国的五大原因
- 为何两千万苏共党员不捍卫苏共政权
本周排行榜
- 应理性重审“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 日本为什么说中国航母是“纸老虎”?
- 曹锦清:近代以来我们被割裂的历史
- 师严道尊:别让教师成为知识贩卖者
- 从社会角度来说民主是一种纠错机制
- 人民日报:应明确保密和公开的边界
- 《中共党史大事记》:九一八事变是抗…
-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79—2011)
-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50—1978)
- 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1921—1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