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聚焦>>正文内容
戚发轫:2025年到2030年期间中国人登月不是幻想 >> 阅读

戚发轫:2025年到2030年期间中国人登月不是幻想

作者:陈星星/整理 来源:《人民日报》 发布时间:2011年12月30日 点击数: ( 字体: )

  阅读提示
 
  12月29日,《2011年中国的航天》白皮书发布,总结2006年以来中国航天的主要进展,介绍未来五年的主要任务。
 
  白皮书显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与“神舟八号”飞船交会对接成功,表明我国航天产品研发水平进一步提升。白皮书同时指出,未来五年我国将开展载人登月前期方案论证。
 
  我们离登月还有多远?未来的太空探索是什么模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顾问、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院士29日做客文化讲坛,与我们共同畅想中国的太空梦。
 
 
 
神舟号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29日做客文化讲坛,畅想中国太空梦 本报记者 程聚新 摄
 
  “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成功交会对接,引起全国甚至全世界的关注。航天,为何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我引用三句话来谈一谈:第一句话,俄罗斯科学家齐奥尔科夫斯基说过,“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是人类不会永远躺在摇篮里。她在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生存空间,首先小心翼翼地穿过大气层,最终要征服整个太阳系”;第二句话,胡锦涛总书记说过,“无垠的太空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太空是人类的共同追求”;第三句话是美国前总统小布什说的,“在新世纪,谁能够有效地利用太空的资源,谁就能获得额外的财富和安全”。
 
  这三句话,解释了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航天大国要具备三种能力:进入太空、利用太空、控制太空
 
  经过50多年的努力,中国已经成为航天大国。航天大国有什么标志?我觉得有三种能力。首先是进入太空的能力:能让多重的东西脱离地球的引力,在轨道上运行。运载物的重量越大,进入太空的能力就越强。
 
  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把“东方红一号”卫星送入太空,这意味着中国人开始具有进入太空的能力。现在,我们已经可以把10吨重的东西送到近地轨道,把5吨重的东西送到静止轨道。但这样的能力与世界强国相比有很大差距。美国、俄罗斯、欧洲和日本,都有能力把20吨以上的物体送入太空。我们正在研制的“长征五号”大型运载火箭,预计于2014年左右在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到那时,中国就具备了把25吨重量送入太空的能力。
 
  航天大国的第二个标志是利用太空的能力。太空有三种资源可以利用:轨道资源、环境资源和物质资源。利用这些资源,都要靠航天器完成。在卫星和卫星应用、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三方面,我们都分别取得了里程碑式的成就:“东方红一号”卫星上天、“神舟五号”载人航天、“嫦娥一号”绕月飞行之后落在月球上。
 
  如今,卫星应用已经进入千家万户。假如卫星不工作,那我们就看不成电视,也打不成电话。我们还拥有自己的导航定位卫星,为中国和周边地区提供定位系统。
 
  目前,中国已经发射100多颗卫星,其中包括30多颗外国卫星,这个数量仍满足不了需要。去年年底,我做了一个统计,世界上仍在运行的“活”卫星将近1000颗,美国占了400多颗,俄罗斯有100多颗,我们有70多颗,日本有20多颗。我们还需要加快发展速度。
 
  第三个标志是控制太空的能力。美国人说,谁能够控制太空,谁就能控制地球。除了海陆空军,天上也得有天军,控制太空的能力太重要了。中国拥有了进入太空、利用太空、控制太空的能力。但是,世界形势发展很快,我们成绩很大,差距也不小,要再努力、再抓紧。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相关内容

本周排行榜

最新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