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百家聚焦>>正文内容
维新与启蒙: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历史定位 >> 阅读

维新与启蒙: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和历史定位

作者:雷 颐 等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2日 点击数: ( 字体: )

  知识分子是建设性的批评者,判断是否是知识分子应有四个标准
 
  主持人:那么,要成为一名知识分子,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葛剑雄:我以为,当代知识分子的标准,不仅应考虑到一个人接受教育、具备知识的程度,还必须看一个人对社会的态度。所以比较全面的标准应该是:首先,当然必须接受过完整的高等教育,或者实际上已经达到这样的水平。这并不意味着排斥没有上过大学又没有实际达到大学程度的其他人才,对社会作贡献、甚至作出重大的或决定性贡献的人并不限于知识分子,但既然将知识分子作为一个范畴、一种身份,无论如何总得有一定的标准。
 
  其次,必须拥有某一专业或某一方面的理论或比较系统的知识,即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或学者。只有这样,才能拥有与知识有关的某一方面的发言权,才能以知识为手段服务于社会,才能通过这一部分知识来思考社会现象。
 
  然而更重要的是,不能局限于自己的专业或职位,而应该关注整个社会,至少应关注本专业以外的领域。即使是以社会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知识分子,也不能局限于具体的研究对象。当然,任何一个知识分子都不可能了解社会的全部,但多少要有些整体性的观念,才能对思想领域和社会现实发表负责任的意见。这一点,也是知识分子不同于科学家、专家学者的地方。
 
  如果说上面三点是知识分子的基本条件的话,那么能否成为真正的知识分子,还取决于第四点,即必须具有批评精神。所谓批评精神,就是对一切事物应当尽可能作出是非、善恶、真假、美丑、轻重、先后等判断,明辨是非,激清扬浊。但是比较而言,知识分子的主要使命不在于美化、宣扬或维护现有的真理、秩序、规则和存在的合理性,而是发现其中的缺陷、谬误和不足,并予以揭露和批评,不断探索、发展和创新。当然,这并不是说知识分子一定要反对它们,或者一定要与它们唱对台戏,也不是说它们不需要有自己的工具或喉舌,而是说这类角色不必由知识分子来扮演,完全可以由拥有一定的知识、技能和社会经验的官员、公务员和专业人士来承担。
 
  主持人:有人说,“知识分子的功能就是批评,如果不批评就失去了知识分子的意义和价值了”。怎样看待这一观点?如何看待知识分子的权力与责任?
 
  葛剑雄:一个健全的社会必定需要两个不同的方面,既有肯定和维护的人,也有怀疑和批评的人。两者相反而相成,缺一不可。而这个社会之所以能够得到稳定和进步,也得益于怀疑和批评者,得益于他们使社会避免不必要的损失,预防可能出现的问题。他们提出质疑和批评的内容,持肯定和维护态度的人碍于地位和立场而无法公开发表。他们的质疑和批评或许不尽全面,但对社会起了提醒和警告的作用。对一项政策、法令、制度、措施,一项工程、规划、方案也是如此。允许并接受他们的批评,能帮助决策者更全面、更深入地考虑不利因素,从而进一步加以修改或完善。当然,这种批评不是不计后果的为批评而批评,而是一种建设性的批评,建设性是真正的批评的应有内涵。
 
  李德顺:在现代社会,知识越来越成为全社会的公共领域、公共财产、公共权力。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人类知识、精神文化的生产者和传播者,每个知识分子在他的专业以内享有相应的社会权力和责任,他可以而且应该追求博大精深,用高超的专业水平服务于人类社会。但这并不意味着知识分子就有特殊的、高于或低于其他人的人格和权力。特别是如哲学、经济学、政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所研究的往往是一些具有社会全局高度和意义的“大问题”,所说的常常是一些涉及人类和国家战略的“大道理”,以供国家社会决策参考。这也应看作是其专业之内的权力和责任所在,并不意味着这些学者本人就高人一等,也不意味着他们的任何成果都一定比某个专业技术领域取得的创造性成果有更大的社会历史意义。很多哲学巨著的历史影响未必大得过电灯泡的发明,就是如此。面对大问题未必就有大成果,大道理也未必就有大作用,一切都应由历史和人民群众的实践来检验。
 
  着眼于专业以外的整个社会就更不难理解,知识分子的队伍虽然庞大,但它只是人群中的一个部分,甚至是个少数。在现实中,知识分子的大部分生活,是在专业以外进行的。必须承认,在自己专业以外的生活中,每个知识分子都同所有人一样,是现实的、具体的普通个人,知识分子也有和其他人一样的民族和阶级归属、一样的生活和情感,一样的个性和弱点,等等,因此也有完全平等的社会权力和责任。
 
 知识分子的群体结构呈现出多样化、融合化、大众化趋势
 
  主持人:在当代中国,社会流动趋势加快,知识分子似乎正在成为一个跨阶层的概念,以至于很难用一个特定的阶层概念去概括知识分子这一群体了?
 
  许正中:在以往的时代里,学术与大众之间、知识分子与普通人群之间存在着明确的界限,学术及知识阶层居于教育和启蒙的主导地位,民众则从属于被教育和被启蒙的受众位置,“知识分子”被狭义地圈定为一少部分拥有较高知识积累、从事研究创造的特殊群体。近年来,随着公民社会的到来,突破了传统的精英与大众之间的界限,知识分子大众化的趋势加快。在社会改革的大潮中,知识分子与社会各阶层和群体的联系日益加强,大量的知识分子开始打破行业、地区、单位界限而参与到社会流动之中。由于职业与身份的经常变动,知识分子的群体结构也呈现出多样化、融合化、大众化趋势。知识分子应当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走出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面向公众,走知识大众化的发展道路。
 
  李德顺:在现实中,知识分子是一个由众多具有各种各样背景和性格的人构成的庞大群体,知识分子队伍本身的情况复杂多变,不可以用简单划一的方式对待,而要有所分析。其中包括,要客观地区分和理解知识分子专业内和专业外的角色,平等地看待知识分子的权利和责任。无论在专业之内还是专业之外,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社会主人,都应该并且可以做出或大或小的贡献。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转到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