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古史今鉴>>正文内容
道光玄孙溥伦:因维护宪政而被调离 >> 阅读

道光玄孙溥伦:因维护宪政而被调离

作者:侯宜杰 来源:《南方周末》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02日 点击数: ( 字体: )

 
资政院是中国最早的议会,清廷先后任命了溥伦、世续、李家驹、许鼎霖四位总裁(议长)。李家驹是在辛亥革命爆发后20天才正式任命的,为时甚短,许鼎霖接任没几天清王朝即已灭亡,皆不足论,唯溥伦和世续任职较长,尚有可述之处。
 
 
 
因维护宪政而被调离的溥伦
 
维持宪政大局的溥伦
 
溥伦字叙斋,1869年生,出身于天潢贵胄,曾祖父为道光皇帝,1881年承袭贝子爵位。1907年9月,朝廷下令筹备资政院,任命他与孙家鼐同为总裁。1909年11月孙家鼐逝世后,总裁只有溥伦一人,1910年9月朝廷任命沈家本为副总裁,总裁制由两个总裁变为一正一副。
 
当初拟订资政院院章时,军机大臣对资政院的职权极力加以限制,溥伦认为各国的议院均有一定权限,中国岂能独损,一再辩争。
 
按照清政府的宪政规划,1916年召开国会。鉴于国内外形势,1910年各省咨议局发起了全国性的请愿速开国会运动,要求一年之内召开。溥伦认为北方人民的程度比不上南方,并不完全赞成,但又向请愿代表表示:如果奉旨准开国会,他也非常愿意。
 
同年9月23日,资政院召集议员,正式成立。溥伦首先讲话,极为激动地说:“今天是资政院第一次召集,为我中国数千年以来没有行过的盛典”,“务望诸位协力匡助,共襄盛举。”(《宣统二年第一次常年会资政院速记录》,第1号,第1页)
 
10月4日,第一届资政院会议开始议事。26日,议员一致通过请速开国会的奏稿。摄政王载沣问溥伦有何意见,溥伦奏对时势危迫,不能不早开国会,以为补救。载沣又问应比原定年限缩短几年。他回答说非缩短三年,不足以满足天下之望。但11月4日载沣颁发了缩短三年召开国会的谕旨后,议员仍不满意,质问国会何故缓开。溥伦将议员的质问奏明,并向军机大臣陈明议员的激昂情形及国势危迫的状况。军机大臣非但不表同情,反怪他对议员太过放任,不能压制,甚至加以赞助。庆亲王、首席军机大臣奕劻仗着辈分高、年龄大,还把他呵斥了一顿。溥伦十分气愤,对人说:他们“以资政院为衙门,吾辈乃堂官(部的长官),堂官应有弹压之责任(对下属),此种眼光极为荒谬。不知议长与议员原是一体,不过主席及维持院序(资政院秩序)而已,至于议事,全在从众取决,方合议院本旨。吾意,吾辈惟以联络政府(指军机大臣)与国民(资政院议员为国民的代表)为一气,为第一之职务。”(《政府授意要贺电》,《民立报》,1910年11月21日)他看透了军机大臣要其压制议员的用心,而自己又不能做违背宪政之事,知道难以担当“联络政府与国民为一气”的重任,从此即有辞职之意。
 
11月8日,资政院以湖南巡抚杨文鼎发行公债不交咨议局议决,显系侵夺咨议局权限,上奏应令其仍交局议,并量予处分。当日谕旨颁下,说既已奉旨允准,着仍遵前旨办理。议员们指出:咨议局章程属于国家法律,军机大臣这样副署谕旨,就是以命令变更法律;资政院议决的议案没有效力,不如请皇上解散资政院!大家一致要求暂时停议,请军机大臣特别是奕劻到院答辩。军机大臣不到,议员吵嚷不休,整个下午,会场都处在紧张气愤的氛围之中。
 
10日,溥伦与沈家本同去会见军机大臣,沈家本详述了开会情形。溥伦朗声接道:朝廷“预备立宪,特设资政院,为将来议院之基础。乃每次表决之案,政府不能通过,又不能解释不能通过之理由,无怪各议员有此举动。公等如能到院答辩甚善,否则请旨解散该院。溥伦亦将上奏辞职。似此不痛不痒,外贻人笑,内失民心,上负朝廷,下惭清议,溥伦虽愚,决不为也。”话虽不多,却充分表明了他维护宪政的大公无私之心。军机大臣们听了,个个面面相觑,好一阵不发一言。奕劻终于忍耐不住,斥道:“他们不遵朝旨,这样胡闹,还了得!”溥伦毫不示弱,正色答道:“此是资政院胡闹,不是他们胡闹,要没有这资政院,岂不干净!我看还是请公等请旨解散他们为上策,我也不愿干了。”奕劻冷笑道:“到下期议会,自有办法。”(《枢府连日会议纪详》,《申报》1910年11月17日)
 
溥伦受斥,颇为愤懑,称疾不出。载沣派人前往慰问,又亲自召见劝慰。溥伦恳切地对他说:“各议员之争辩,系为维持大局起见,并非抵抗谕旨,亦非专与政府为难。且在新内阁未成立前,军机大臣即系将来之总理大臣,应代君主担负责任,今各军机一闻质问,仍施以激烈手段,恐宪政终无成立之日。”(《要闻》,《大公报》1910年11月13日)载沣以为然,要他照常议事。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