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陈毅发问:写军史怎样评价彭德怀贺龙? >> 阅读
文革时陈毅发问:写军史怎样评价彭德怀贺龙?
核心提示:陈老总想了一下,站起来拍着我的肩膀说:“年轻人,写历史是下一代的事。你们写军史怎样评价彭德怀?怎样评价贺龙?”

1970年,我被分配到军事科学院任副政委。院长兼政委叶剑英元帅当时被“疏散”到湖南,粟裕和王树声两位大将商定,由我分管战史研究部的工作。九一三事件之后,我们根据叶帅指示,决定立即采访健在的老帅。如今,30多年过去了,我向朱德总司令、陈毅元帅和萧克将军等老同志请教军史问题的情景,依然历历如新。
叶帅指示:抢救活史料“要赶快抓,我就抓晚了”
军史、战史的编研是军事科学院的主要任务之一。1958年军事科学院成立之初,叶帅就布置编史的准备工作:一方面从军委档案馆、中央档案馆搜集史料并进行整理,一方面培养历史研究人员。到1964年,军事科学院已复制了我军抗美援朝之前的大量文电资料,经过校对、整理,编印出一部分《战史资料汇编》和《战史资料选编》,供领导和专业人员内部参阅。“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因原分管战史部工作的钟期光副政委受冲击,而且身体也不好,所以这项工作就停了下来。
1968年,军委办事组下令将军事科学院千方百计收集、复制的档案资料,以及《战史资料汇编》和《战史资料选编》封存在北京卫戍区。但1969年黄永胜又要求上交收集的这些资料。向仲华副政委告诉我,这些资料里有很多毛主席亲自起草的作战电文,其中包括批评林彪的内容。眼看我军战史研究工作将被釜底抽薪,多年的劳动可能付诸东流,院领导忧心忡忡,战史部的同志心灰意冷。军事科学院几位领导商定:总参不是同意我们按毛主席“要准备打仗”的指示,为部队编写《战例选编》吗?史料上交的事就以此为由尽量拖延吧。当年的军委办事组主宰着军委日常工作,身为军委副主席的叶帅对此也只能设法周旋。
叶帅很重视活的史料,“文化大革命”前曾作这样的指示:“我们目前的史料工作还只能从历史文电的表面去理解,内在的东西还在毛主席他们的记忆里,本质的东西还在他们头脑中。”“诸帅的一生有多少宝贵经验保留在他们头脑里。罗帅、刘帅身体不好,如有三长两短那是多大损失啊……要赶快抓,我就抓晚了。”不幸的是,当我接触这项工作时,罗荣桓和贺龙两位元帅已经去世,彭德怀元帅则因为被关押隔离,根本无法接触。
九届二中全会后毛主席重新起用已经靠边站的几位老帅。叶帅返京,并于九一三事件之后主持军委工作。我在1971年9月中旬从青岛疗养院返京,复出工作的宋时轮副院长说:叶帅交代要为编军史抢救资料。战史部积极性很高,建议首先采访健在的老帅。我与几位元帅还算熟悉,又分管此项工作,带队访老帅的事就落在了我的头上。
陈老总反问:“你们写军史怎样评价彭德怀?怎样评价贺龙?”
因为有关红军长征后南方根据地斗争的文字资料很少,所以访问的第一站就选定为陈毅元帅。那天,我和战史部部长丁永年带着两位研究员来到陈毅元帅的家。当时陈老总气色还不错,我直接说明了来意:“陈老总,我们今天来,主要是想了解红军主力部队长征后,你在南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情况。”陈老总问:“你不是搞(总参)三部工作的吗?怎么问这些事?”我告诉他,我现在军事科学院工作,叶帅要我们搜集资料写军史。
陈老总想了一下,站起来拍着我的肩膀说:“年轻人,写历史是下一代的事。你们写军史怎样评价彭德怀?怎样评价贺龙?”看着我失望的样子,他接着说:“红军长征时我是戴着右倾机会主义的帽子被扔在江西。三年游击战争,天天躲躲藏藏,有啥子可谈的!你们回去告诉剑英,他的想法是好的,可惜现在还不是写军史的时候。”
很明显,陈老总不愿谈。我和战史部的同志只好告辞,怏怏而归。没想到,这竟是我最后一次与陈毅元帅交谈。从采访的角度看,这次任务没完成,但陈毅元帅留下的那几句话,本身就是一件重要史料。
林彪事件逐步在党内、军内传达之后,批判林彪集团,肃清其流毒成为当时的大事。中央动员老同志揭发林彪的历史问题,陈毅元帅抱病参加了座谈会。大家后来都看到了陈老总的发言记录,他讲得很客观。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上一篇:杨尚昆回忆秘密窃听毛泽东谈话始末
-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内容
- 陈毅预言林彪:他不当叛徒我不姓陈
- 文革中陈毅发表演讲反对迷信毛泽东
- 庐山会议前后毛彭间冲突的历史真相
- 彭德怀自嘲:头上长着角常常碰着人
- 彭德怀为何提议党章删掉毛泽东思想
- 彭德怀怒批“牛鬼蛇神”:搅乱江山
- 彭总临终前高喊不用毛泽东的药和饭
- 刘少奇是如何看彭德怀“万言书”的
- 毛泽东为何选择贺龙解决西藏问题?
本周排行榜
- “文革”中几大老帅谈如何书写军史
- 奴才与暴民是专制孕育出来的两个怪胎
- 清末报纸将敏感新闻写成小说避管制
- 洪秀全删改《圣经》维护其精神控制
- 高华:近现代中国社会转型的历史教训
- 逝者高华:研究毛泽东要重视普罗大众…
- 旁观者高华:在历史的“风陵渡”口
- 文革中公安枪毙人后向家属索要子弹费
- 2011年《新闻联播》使用频次最高成语
- 国务院:甬温线动车事故三大人祸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