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座上宾
吴满有是陕甘宁边区宣传的“农民明星”,其言行水平远远高出于一般农民。陕甘宁边区政府被称为“人民政府”,首先就出自吴满有之口。
1944年2月27日,边区宪政促进会召开座谈会。边区参议会副议长兼政府秘书长谢觉哉在1944年2月29日的日记里写道:“前日座谈会上,吴满有称边区政府为‘人民政府’。”2月27日召开了宪政问题座谈会,《解放日报》1944年2月29日头版头条报道了这次会议:“朱总司令在热烈的掌声中讲话。接着,劳动英雄吴满有微笑发言,他说:今天我吴满有,一个普通的老百姓能参加这个座谈会,和林老吴老李老坐在一搭儿讨论问题,在一个桌上吃饭,老百姓不怕政府和军队,这就是民主。人民的政府力量大,咱们八路军、政府、老百姓联在一起,男男女女都是一条心,就啥也不怕,荒山也会变成金山。”
吴满有是一位有政治头脑的农民。1943年春节后,《解放日报》发表吴满有给毛主席的一封信,提出要为毛主席代耕。吴满有在信中写道:“亲爱的毛主席,我计划为你代耕两石细粮。你的工作很忙,我希望你能集中你的精力去筹划全国的工作。我能为你代耕,是我今生最高兴、最痛快的事。”毛泽东接受了吴满有的请求。此后,吴满有每年都把最早最好的一石麦子和一石小米,亲自送到中央办公厅。1945年春节,吴满有把自己喂的一头猪杀了,全部送给中央办公厅,自己一点也没有留。大年初一,吴满有一家节省地吃着糠窝窝。村里的乡亲们感动得都流了泪。吴满有一家交的公粮竟是全村一半之多。当吴满有得知毛主席爱吃辣椒时,就用向阳的好地专门给毛主席种了一块辣椒。到秋后,吴满有还把种在地畔上的南瓜送给毛主席尝。毛也多次给吴满有写信,或邀他去交谈,帮助吴满有总结经验,制订生产计划。同时,也了解农村发生的变化和存在的问题。他们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学习吴满有对于农民有什么意义?1942年12月,毛泽东在西北局高干会上作《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时指出,学习吴满有,可以达到三个目的:“第一个目的,是使农民富裕起来,改善他们的生活;第二个目的,是使农民有力交付粮食税,帮助抗战的需要;还有第三个目的,是使农民在取得减租利益之后,发展农业生产,能够以一部分交给地主地租,因而便于团结地主和我们一同抗日。”毛泽东还指出:在奖励政策之下,延安的吴满有等,“他们现在都成了很好的富农,缴公粮均在五担以上(边区一担三百斤),并在农村中推动了其他农户发展生产。”因此,“1943年应大大提倡吴满有式的生产运动,使在三个区域内产生很多的吴满有。”这表明,鼓励这些“劳动英雄”、“很好的富农”先富起来,就能够极大地鼓舞、推动其他农户发展生产。
向吴满有学什么?1943年8月,毛泽东在一份电报中说:“吴满有方法就是劳动互助、深耕、多锄草、多施肥、多开荒,达到增加生产目的。”这不仅适用于陕甘宁边区,别的根据地也“必须提倡”。
通过吴满有,毛泽东对边区农业生产的潜力做到了心中有数。1944年3月22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宣传委员会召开的宣传工作会议上发表了《关于陕甘宁边区的文化教育问题》的讲话。毛泽东从吴满有谈到了边区生产增长的具体细节,他说:“好像从前提出要增加四十万石细粮一样,高干会议以前提出的,但究竟如何增加,没有哪个管。而前年高干会议提出增加八万石细粮,结果增加了十六万石,因为去年一月初报纸上出现吴满有的安家计划,建设厅把他找到,开了三天会,搞清楚了一个吴满有,才晓得边区能增加多少万石,用什么办法增加。”吴满有为毛泽东的大生产计划提供了重要参考。
毛泽东出身农村,对农民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与吴满有的交谈中,毛泽东提出了自己对陕甘宁边区农村的构想。据《毛泽东年谱》记载:“1944年8月,他同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吴满有交谈。毛泽东说:今年雨水多,入伏以来,我就担心下雨,怕庄稼受损失。还说陕甘宁边区的农村要在几年里做到:每家余一年粮,拴一头牛,扶育一百棵树,建一个厕所,掏一口井,每人还要识一千个字,而且每乡要有一个合作社,一个铁匠炉,一个民办小学,一个医务所,一个秧歌队……大家都要过丰衣足食、健康快乐的生活。”从中不难看出,吴满有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心中的分量。
毛泽东在1945年中共七大的口头政治报告中谈到:“其实到处都有韩荆州,那就是工农兵。工人的韩荆州是赵占魁,农人的韩荆州是吴满有,军人的韩荆州是张治国。广大的党员还认识不清这个问题。”“吴满有运动”、“吴满有方向”、“吴满有方法”等提法,使吴满有成了“明星”、“名人”,连毛泽东都亲笔为吴满有题词:“天下有名”。
1946年1月7日,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毛泽东把他送到吴家枣园跟吴满有学农业劳动。毛岸英在延安生活了14个月,其中7个月是在吴家枣园度过的。毛主席把孩子送到自己家,让吴满有受宠若惊。他让毛岸英和自己的二儿子吴仲贵睡在热炕上,自己支一块门板睡在地下,说是为他们两个人在门口挡风,其实是为了毛岸英的安全。在跟吴满有拜师务农的日子里,毛岸英学会了开荒、铺场、碾场、扬场等农活。吴满有见毛岸英学种田吃苦出力,便心疼地让他慢慢来。其间,毛泽东把吴满有请到王家坪询问毛岸英在农村的劳动情况。吴满有夸奖毛岸英真肯吃苦,现在跟我们农民一样了。1946年,吴满有家生产粮食60多石,交公粮50石,羊40只,牛4头,成为延安县乃至整个边区的“状元”户。毛岸英走后,吴满有很是怀念他,常自言自语说:“这里有毛主席人家娃娃的功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