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刊外选稿>>正文内容
灾难兴邦:不如民主兴邦靠得住 >> 阅读

灾难兴邦:不如民主兴邦靠得住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大凡天灾出现的时候,人祸就会跟着来。年初玉树地震的时候,先是西南的旱灾严重了,接着又是山西的煤矿出事了。最近,就在大家关心南方几个城市的水灾的时时候,河南的煤矿又爆炸了。想起来了,二年前,汶川地震的时候,也是雪灾、矿难同时跟进的。
 
这么多的灾难同时来折磨我们中国人,会不会和我们崇拜灾难兴邦有关系?
 
灾难兴邦,这是中国人喜欢挂在嘴上的一句励志语。本意不能说完全没有积极因数,但也因为过分了强调了灾难所带来的积极因数,就容易对灾难的危害产生麻痹感觉,我个人以为。许多灾难,明明就是人为的。比如矿难。也有的灾难,虽然一时之间难以断定是天灾还是人灾,但也难以完全否定人的不作为因数。比如洪水。
 
据媒体报道,此次溃坝的江西抚河唱凯堤,水利部门年初就意识到了危害性,“督促临川区唱凯堤除险加固,完成总体初步设计,争取续建资金”(央视《新闻1+1》),按主持人白岩松的话来说:“在这里我们读到什么信息呢,唱凯堤就是这次决口的堤,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已经意识到这要除险加固了。”这么说起来,天灾也是人祸造成的。
 
再摘录一段白岩松的话吧:“老天爷可没等你设计完就来了,也就是说在你设计,都不要说最后实施,仅仅是要完成总体设计情况下,老天爷就把你给冲垮了,最后还看到他们一个难题,叫争取续建资金,缺钱,这就是一个问题,现在国家大量地投入在大江大河里头,中江中河、小江小河资金缺口明显很大,所以这一次唱凯堤的决口,我觉得不仅给当地制造了威胁,给我们也是一个巨大的提醒。”
 
问题可能不仅仅是把钱投入到了治理大江大河这方面去了。而是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远远达不到要求罢了。
 
现在的中国真的缺钱吗?应该不会吧。据媒体报道:“中国人民银行12日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末(2010年),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24471亿美元,同比增长25.25%。”你看,钱多得都变成了美元,存起来了。有那么多的美元储备,可就是没有钱治理水利工程。这是什么原因呢?这就是过分相信灾难兴邦的结果吧。
 
灾难兴邦带给我们的结果是,当我们需要资金来防灾的时候,就会嚷嚷“资金短缺”,当我们在事故发生之后,经常是不计后果的“要不惜一切代价救人”。当我们需要兴建水利工程的时候,这也有困难那也有困难。但如果是在建造各种摩天大楼的时候,却常常是要资金有资金,有保障有保障。造面子大楼比修建水利工程更紧迫吗?我不觉得。既然可以“不惜一切代价救人”,那为什么不能够“不惜一切代价”防灾?
 
中国的政治制度是政绩制度,靠政绩来选拔人才,好的一面是可以找到合适的人才,缺点是容易形成对一些肉眼看不到政绩的工作的马虎以及疏忽。治理水利,是一项长远而艰巨的管理工作,几乎没有一个地方的行政长官愿意主动去承担这样的责任。所以就只好等到灾难来了之后,再号召大家去“灾难兴邦。”
 
一方面是房地产业严重过热,一方面是水利工程没有人愿意搞。这就是中国的政治现状。这是政治制度缺少民主所带来的恶果。缺少资金,是因为地方各部门的领导不重视,领导不重视的缘故是因为没有政绩可以显示。如果当初在水利工程上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虽然水灾被防止了,但政绩也基本是不会被人所知道的。所以,很多时候,地方长官宁肯赌一把政绩而不愿意把钱投入到防灾工作上。把钱投入到防灾工作上,是造福于民众以及后任的事,利人不一定利己。把钱赌在了GDP上,是为自己的前途收集政绩,优先利己。
 
我个人以为,民主兴邦比灾难兴邦靠得住。
 
如果我们的政制度是民主制度,在政绩选拔上来个灾难事故一票否决制。也就是说,无论你的鸡的屁放得有多么响亮,只要出了一次灾难事故,就应该被否决,所有的政绩就应该作零政绩计算。GDP政绩,是对上负责的的政绩制度,民主治理,不唯上级的喜恶,却要求地方长官对管理地区的民众负责。假如有那么一种制度,在使用政府某一笔市政资金之前,先问问大家,这钱如果投在了房地产业上,可以拉高房价,但问题是管不了水利建设,属于只管好看不管灾难;反之,如果这钱投在了水利工程上,可以防止洪水的侵袭,但不能拉高地价和房价,你们看怎么办?我想,选择把钱投入到水利工程上去的呼声应该更高一些吧?
 
民主兴邦,就算兴邦不成,至少还有民主制度可以留给我们,没有坏事。靠灾难兴邦,一旦兴邦不成,就只剩下了灾难。而且就算靠着灾难的来临成功的兴邦了,但因为灾难太多,代价太大,老百姓受苦太多,似乎也不是好的方法。毕竟,兴邦虽然是大家的所愿,但灾难却是人人不愿意看见的。
 
所以说,灾难兴邦不如民主兴邦靠得住。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作者:胡荣荣 来源:凤凰博客 发布时间:2010年0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