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刊外稿>>正文内容
品行端正与否?乃无用之保险! >> 阅读

品行端正与否?乃无用之保险!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在我国传统的教育过程中,老师、家长们常常教导孩子一定要品行端正;一定要规矩听话,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好学生,将来才能有出息。我儿时也看过一篇文章,名字忘了,大致意思就是说品行端正是世上最好的保险,我理解的意思就是说只要品行端正,就能万事无忧!还有两句俗语“行得端,坐得直,夜半不怕鬼敲门”和“平日不做亏心事,夜半不怕鬼打门”。我一直到上初中时还相信着这两句“真理“,可是后来,在我身边发生了一些不太好的事情,让我对此二句话产生了疑问,不做亏心事,未必就平安无事,外部的人与事会主动来找你的,也会给你带去麻烦的!初三升高中的那段时期,我迷上了历史,迷上了各类人物传记,并沉迷于其中不可自拔,在看过一些历史传记和演义小说之后,我可以肯定地说一句:“品行正否?乃无用之保险!
 
品行的端正与否,和保险又有什么关联呢?历史上死得凄惨无比的人物真是数不胜数!南宋时期的抗金名将岳飞,算是一个品行端正的人了吧?年少之时枪挑小梁王,满怀的侠肝义胆。到了青年时代,岳飞奉命北伐金朝,收复河山,一路凯歌高奏,他的军队被世人誉为“岳家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是岳飞的《满江红》,多么豪迈洒脱的词句啊!岳飞性格刚烈,眼里容不得一粒沙子,他的舅舅在江阴为非作歹、鱼肉百姓,岳飞知道以后,亲自命人押解其舅,并亲自动手处死了他舅舅。或许从现在的角度来看岳飞有些做过头了,但不可否认一点:岳飞的品行极为正直!可是岳飞的下场又是如何呢?南宋高宗皇帝一连十二道金牌令箭召他退军,然后又命秦桧在风波亭内毒死了岳飞,一代忠臣良将落得如此下场,不禁令人惋惜哀叹啊!
 
和岳飞命运比较相似的还有明末的抗清将领袁崇焕,他本来是一个文官,任某地的县令,足智多谋,胆略十足。《邵武府志》记载袁崇焕“尽心民事,冤抑无不伸”,在他为官期间,他尽心尽力地为老百姓办实事,平反了许多冤假错案,老百姓都十分尊敬他。后来袁崇焕被调往山海关,抗击清军入侵,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大明边境贡献出自己的心力。可是,最后下场又是如何呢?被言官们弹劾,被百姓们误解,然后被押解到刑场,被刽子手凌迟碎剐1200多刀,死后其剐下的肉片还被京城百姓们吃下作为泄愤之用!“一生事业总成空,半世功名在梦中。死后不愁无勇将,忠魂依旧守辽东!”这是袁崇焕临刑前所作的诗,他是多么地冤屈、多么地不甘啊!
 
明朝建文帝时期,我认为有一人可算是二百多年历史中品行最端正的一位宿儒了!他就是方孝孺,在2006年的浙江省高考卷上还出现了他的文言文《蚊对》:“夫覆载之间,二气?赋形受质,人物是分。虽巨细修短之不同,然寓形于其中同一也。自我而观之,则人贵而物贱,自天地而观之,果孰贵孰贱焉?”此文虽作于明朝初期,但反映了万物平等的思想观念。方孝孺为人刚正,鄙视皇亲国戚,他当时任建文帝的老师,提出尊礼守法,倡导“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教化思想。后来,燕王朱棣起兵谋反,夺下了建文帝的江山,建文帝下落不明,而方孝孺守在黄陵宁死不降,高声大骂朱棣无耻的谋反行径,最后惹怒了朱棣,被朱棣灭去十族,连周遭的学生朋友也无一幸免!品行端正不但不能成为人生的保险,说不定还是一枚定了时的炸弹呢!
 
当然,我并不是要鼓动大家从此学坏,我只是想说,品行端正绝对没有错,善良正直是一个人的最基本素质的体现。但是,它绝不能成为人生的保险,人生最好的保险应该是去拥有更多的智慧,有了智慧,才能想办法来化险为夷。历史上如徐阶、王守仁、孙承宗他们也都曾面对过像岳飞、袁崇焕那样的危险局面,他们也都与比自己强大的恶势力斗争过,可是,他们最后的结局却是美好的,斗倒了叛臣权奸,获得了百姓的赞赏。为什么呢?这就是智慧,去读万卷书、去走万里路,一定要多去思考,这样才能增加自己的智慧,才能建立起一道人生最坚固的保险!
 
 
 
 
 
(该文所表述的内容为作者本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及《百家讲坛》杂志官网的观点和立场无关。)

作者:于 尧 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时间:2010年04月09日
上一篇:警惕:底层知识青年将改变中国[ 04-09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