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尼治时间废存之战:一秒钟背后的大国博弈 >> 阅读
格林尼治时间废存之战:一秒钟背后的大国博弈

9月22日,受伦敦骚乱的启发,英国艺术家Dominic Wilcox制作了一种新手表。在这种手表的时针和分针上,艺术家装上了代表骚乱参与者或者防暴警察甚至是普通市民的小假人,随着指针的转动,这些假人的位置和关系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CFP供图
1秒钟时间能做什么?世界男子100米短跑纪录保持者博尔特能跑10多米,蜜蜂能振动翅膀大约230次,光能绕地球7圈半。至于平凡的你我,也许是走两步路,眨下眼睛或是说声“你好”。
但在科学界,自从1999年以来,一场关于1秒钟的争论从未偃旗息鼓。这背后是中、美、日、英、法等国维护国家形象和争夺国家利益的博弈。2012年1月16日,国际无线电全会将在瑞士日内瓦开幕。届时,大会将通过各国专家的意见来决定这一秒钟的命运,也意味着沿用127年的格林尼治时间很可能将被废除。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秒钟?
喝醉了的地球使每一天都不一样长,这意味着格林尼治标准时间并不准确
自从今年10月,负责信息通信技术事务的联合国主导机构国际电信联盟在网站上公布了会议时间,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一间办公室的电话就开始响个不停。办公室的主人是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时频基准实验室主任董绍武。这所实验室负责北京时间的产生和保持。
在电话中,董绍武被问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格林尼治时间还会不会继续存在。对此,这位首席研究员表示:“时间当然存在,但用什么方法度量时间可能改变。”
自古以来,人类对于时间的观念与太阳相关。人们把地球同一经线相邻两次面向太阳的时间间隔定为一个视太阳日。历史上曾经把全年的视太阳日加起来,再取平均就得到一个平太阳日,均分为24个小时。
1884年,国际天文学家代表会议决定,以经过位于英国伦敦格林尼治的经线为本初子午线,作为计算地理经度的起点,也是世界标准“时区”的起点。
40年后,格林尼治天文台第一次通过英国广播公司向太空播发时间信号,使世界无线电听众可以根据这种时间信号校正自己的钟表。从此,格林尼治时间被定为标准时间,每隔一小时,这里会向全世界发放调时信息。世界时(UT)和格林尼治标准时间(GMT)成为同义词。
不过,科学家们渐渐发现,地球自转的速率变化并不均匀。“喝醉了的地球使每一天都不一样长,”董绍武打比方说,“这就意味着格林尼治时间并不准确。”
上世纪70年代,人们找到了更为精确的时间度量衡,即将铯原子中电子能级跃迁周期的9192631770倍定义为1秒。氢微波激射器和铷原子钟也相继出现。它们不再是人们熟悉的表盘和指针的模样,而是方方正正的仪器外形。
如今,我们使用的时间标准是天文学和物理学结合的产物,叫做协调世界时(UTC)。据董绍武介绍,位于法国的国际权度局时间部负责测量精确而连续的“原子时间”,而位于美国的地球自转服务组织负责测量符合“太阳早上升起”的世界时。
由于世界时并没有原子时准确,同时还要照顾人类“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生活习惯,科学家定义出“闰秒”进行修正,形成现在通行的协调世界时。在世界时和原子时之间相差超过0.9秒时,就把世界时向前拨1秒(负闰秒,最后一分钟为59秒)或向后拨1秒(正闰秒,最后一分钟为61秒); 闰秒一般加在6月30日和12月31日。在地球转快的时候被减去,而在地球转慢的时候被加上。
这个时长1秒的家伙保证了格林尼治时间继续存在,也成为科学家们争论的焦点。1999年,国际电信联盟、国际地球自转服务组织和国际天文学联合会等机构发起一份调查,征集不同领域的专家对于取消闰秒的意见。
由于双方僵持不下,2003年5月在意大利召开的第一次意在讨论修改协调世界时和取消闰秒的会议上,也没有得出一个明确结论。第二年,美国代表团再次提出放弃闰秒的申请,依然没有获得更多的支持。2008年年底,支持取消闰秒的一派再次提出动议,并表示已得到更多的支持;英国、中国等国家则明确表示反对。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上一篇:环球时报:韩无需证明自己不容欺负
-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