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吐温的绯闻往事:把对秘书的攻击记录在作品里 >> 阅读
马克·吐温的绯闻往事:把对秘书的攻击记录在作品里
【摘要】为了制造悬念,顺便帮书商们提高销量,马克·吐温在生前就告诉人们,自传中包含了一些百年后才能发表的爆炸性文字。2010年,100年终于过去,此自传的第一卷终于在11月如期出版。卷一还附加了这样的说明:“这是一本未加删减的全真版本,那些让男人气急败坏、让女人崩溃痛哭、七岁以下儿童不宜的内容,都未删减。”

塞缪尔·克莱门斯,全球读者更喜欢叫他马克·吐温。这位先生是一个喜欢被大众关注的人,即便退休了,不再举办巡回演讲,他仍然喜欢穿上白色西装,在周日的早晨出现在纽约的第五大道上。人们从教堂出来,叫着他的名字,敬畏地看着他。这就是马克·吐温,最受美国人爱戴的作家之一。
1910年,这位创造了汤姆·索亚、哈克·贝利费恩等英语文学中最知名人物的作家去世,留下了长达400多页的回忆录手稿。此外作家还留下一份手写的遗言,希望在他死后一个世纪后才能出版该自传。
“吐温将从坟墓中爬出来说话”
为了制造悬念,顺便帮书商们提高销量,马克·吐温在生前就告诉人们,自传中包含了一些百年后才能发表的爆炸性文字。2009年春天,《马克·吐温自传》三卷的出版消息就占据了媒体的重要位置。2010年,100年终于过去,此自传的第一卷终于在11月如期出版。卷一还附加了这样的说明:“这是一本未加删减的全真版本,那些让男人气急败坏、让女人崩溃痛哭、七岁以下儿童不宜的内容,都未删减。”
尽管如此,如果用莎士比亚时代高雅的文学标准来看,该书只能说是一个精巧的骗局而已,虽然马克·吐温本人非常了不起,在经历了漫长的一个世纪后,他仍然能吸引世人的目光。
自1870年开始,马克·吐温就多次尝试写自传,他在1904年说,“写自传的正确方法:不是从你生活的某一特定时间写起,而是让你的自由意志在你的生活中畅游,只谈此刻你感兴趣的事物,放下无聊的事物,把话锋转向已然闯入你心中更新、更有趣的话题。”
然而,对于这个作家的终极讽刺是,1906年,他放弃了自己表达思想的笔,转而将自传交予速记员来完成。就这个自传而言,它花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2位编辑六年时间,才在戒备森严的房间里编辑出来。
“他说他将从坟墓中爬出来说话,那时他将无所顾忌”—“就跟写情书一样的坦率、自由、不怕羞”—但事实上,该书中几乎没有什么坦率和自由的东西,倒是有很多证据可以证明马克·吐温跟其他任何处于名誉压力下的人一样,写出来的东西很是乏味。
仅有一句咆哮还算带劲
在这本自传中,夹在58页前言和180页脚注中间的内容就像一堆废品,大部分内容毫无生趣:游记、一个老男人犹豫地述说着自己的回忆,类似“1870年,结婚后不久,我收到一个住在圣路易斯的年轻人寄来的信,他可能是我的远房亲戚—现在记不起来了”,由此开始一个不知所云的故事。
还有一篇关于圣女贞德的粗糙文章(此文还留有作者修改的痕迹)、一篇对别人演讲的批评文章、一篇关于1866年一次倒霉的夏威夷快艇航行的简短报道、一篇关于边境医药的报告、陈旧的演讲稿,还有大量的自我恭维的文字(“我预测这将是次受欢迎的演讲,果真如此”),一起发生在波士顿的诉讼案的详细证词,剪报,大量引述他女儿文章中对他的描述(“他总是在吃饭间隙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边走边思考”),对自传写作方法的反思(“我应该记录我感兴趣的事情,然后再讲一些我不再感兴趣的事情。……一个完全的有计划的混乱状态”),对他的同学的追忆,这里面没有一点让人兴奋的东西。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上一篇:从科特迪瓦的“一国二公”说起
- 下一篇:西班牙真的需要中国去救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