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如何应对印度“入常”问题? >> 阅读
中国如何应对印度“入常”问题?
中国在应对印度“入常”这一颇为棘手的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到至少三方面问题:首先是边界问题悬而未决,致使中印关系走向不明朗;其次是美印战略关系的强化,不免增加中方对中印关系的担忧;其三是中巴关系的强化,增加印度的疑虑。
中国国家总理温家宝即将开启的访印之旅将不可避免的碰到中国如何应对印度“入常”的问题,而这对于中国来说绝非易事。
继美国总统奥巴马11月初访问印度,并高调宣布支持印度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后,另一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法国也公开表示支持印度获得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法国总统萨科奇在12月初访问印度时便高调表示,考虑到反恐方面的努力,印度理应获得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而此前俄罗斯也有类似表态,并且俄罗斯与印度的关系一直颇为亲密,因此俄罗斯支持印度入常应该问题不大,或者说俄罗斯不会成为印度入常的障碍。对于英国来说,印度人也有理由相信英国会支持印度入常,毕竟印度与这个前殖民帝国还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样一来,就只剩下中国了。因此,印度人一直对中国的表态颇为关切。
在上述背景下,笔者认为,中国在应对印度“入常”这一颇为棘手的问题时必须要考虑到至少三方面问题:首先是边界问题悬而未决,致使中印关系走向不明朗;其次是美印战略关系的强化,不免增加中方对中印关系的担忧;其三是中巴关系的强化,增加印度的疑虑。以下分三部分详述:
一、中印关系的不确定性。
中印自建交以来,关系发展曲折、起伏。中印既经历过蜜月期也经历过敌对期、冷淡期。这足以显示出中印关系的复杂性。就目前来说,中印存在核心问题需要解决。首当其冲的就是中印边界问题。
中印边界问题解决形势并未好转
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在于中印曾为此爆发过战争。对于印度人来说,1962年的战争一直是印度人头上挥之不去的阴影,印度人一直对此耿耿于怀。直到目前,印度媒体还为此不断发表一些言辞激烈的文章来;印度军方更是憋着一股气,欲与中国一较高低,并屡屡在边界地区加大军力部署,开展军事演习。而印度政府高级官员在边界问题上也屡屡采取一些有失妥当的举动,最突出的就是印度总理辛格(曼莫汉星)高调视察边界有争议的领土(“阿鲁纳恰尔邦”)。而中国近期在边界地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当然也有一些军事上的调整)也加深了印度对边界局势的担忧及对中国的不信任。
虽然经过双方领导人的不断努力,双方也进行过多次边界谈判,但这些谈判大多无果而终,难以取得实质性进展。这更加加深了双方对边界问题的忧虑感。随着中印国力的不断增强,双方在边界问题上的立场是更趋于强硬还是更温和,还很难说。至少从目前来看,印度的战略是加大在有争议领土(印度控制区)的实际军事存在,然后在谈判桌上来逼迫中国承认其合法性,然而中国很难就范,并且印度的这一做法将加深中国对印度的不信任。
从目前来看,边界问题的解决形势并没有好转,而且也不明朗。在这种情况下,很难讲中印关系会如何向前发展。在中国认为中印关系的未来走向并不能确定的情况下,中国绝不会贸然支持印度入常。
二、印美战略关系的强化。
从小布什政府开始,印度与美国的关系开始急速升温,虽然奥巴马上台初期,印美关系有所降温。但随着奥巴马战略“东移”的全球战略的日益显现,印美战略关系将不可避免的重回快车道。近期奥巴马高调访印以及印美军事合作关系的不断深化都加深了外界的这一判断。
印美关系恐将阻碍中国地缘政治
印美关系的这种变化将会带来两方面的关切点。一是,印度是否会因与美国发展密切的战略关系而调整自己的外交轨迹,这种轨迹即是说印度是否会成为美国在亚洲所主导的遏制中国的新战略的组成部分,甚至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棋子。二是,印度的独立自主外交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能削弱美国对其外交政策的影响。由于这两方面的关切点目前还不好得出确切结论,因此,中国完全有理由相信,至少印美关系重回快车道将对中国产生长期的地缘政治后果,增加中印关系的不确定性。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上一篇:愿神罚:柬埔寨官员的反贪誓词
- 下一篇:日本历史教科书中的南京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