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百家讲坛官方网站>> 环球瞭望>>正文内容
莎士比亚为何比曹雪芹幸运? >> 阅读

莎士比亚为何比曹雪芹幸运?

点击数: 【字体: 收藏打印文章查看评论

 
 
曹雪芹和莎士比亚,这两位千秋辉映、雄峙中西的文豪巨匠,生前所经历的荣辱悲欢,映射出两个不同时代的悲喜命运。
 
从两个故事的对比,就能看出两个时代的差异。
 
1601年,莎士比亚和他的剧团因为上演《理查三世》不幸被卷入了一场阴谋叛乱之中。不过,叛乱被平定以后,无论《理查三世》的作者还是演员和剧团,没有任何人因为撰写和演出这部戏剧受到任何惩罚。而据传在中国的清代,乾隆皇帝某日忽至皇八子永璇家,其时本人不在,乾隆在他书房里发现了一部小说叫做《石头记》。乾隆不声不响,挟走了其中一册回宫去了。永璇回家闻知此事简直吓坏了,赶忙请人设法连夜搞出一个“删削”的“洁本”,上呈皇帝,由此世上才出现了不完整的《石头记》抄本。《红楼梦》处境之艰危困厄由此可见。
 
莎士比亚实属幸运,他生活于以宽容之道治国的伊丽莎白女王时代。这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之一。女王高度的政治智慧和包容之心,泽及文学艺术,特别是她对戏剧的扶持。女王本人就是莎士比亚剧院里的常客。当莎士比亚的《理查三世》上演时,女王就担心剧情会使观众联想到她本人,因为剧中篡夺理查三世王位的正是她的祖父亨利七世。但是伊丽莎白并没有将作者投入监狱或者禁演这部戏,她仅仅对她的大臣们埋怨说:“这部悲剧在剧场和剧院里已经演出40次了”。
 
1601年,莎士比亚的新剧《哈姆雷特》在伦敦上演——“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当扮演哈姆雷特的演员在舞台上说出莎士比亚的这句名言时,舞台对面的包厢里就坐着伊丽莎白女王。她若无其事地看戏,没有一丝不快。
 
在现代高科技领域,用运载火箭发射航天器,有特定的天气时段限制,叫做“发射窗口”。莎士比亚的激情和才华,无疑正好找到了这样一个千年难遇的“发射窗口”。在伊丽莎白时代之前,英格兰有血腥恐怖的“星法院”,以言犯禁者可被处以绞死、分尸、挖出内脏等酷刑。即使莎士比亚晚生几十年的话,碰上了英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我们也只能在断头台上听他朗诵自己那伟大的作品了——因为克伦威尔掌权后发布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关闭伦敦一切剧场。在那个砍头好比风吹帽的年头,连查理一世的头都被砍了下来,莎士比亚那颗伟大的脑袋能不能保住就很难说了。
 
曹雪芹醉心写作《红楼梦》,被视为不务正业的“旁门左道”,不但遭到家族亲朋的笑骂唾弃,更有来自朝廷查禁的巨大风险。康熙皇帝晚年数次谕旨严禁“淫词小说”。其后的雍正、乾隆二帝不仅谨遵康熙帝定例,而且大兴“文字狱”,一不小心,士子文人便有可能招来横祸。《红楼梦》自诞生那天起,就是统治者眼中“诲淫诲盗”的标本典型,躲不过被禁毁的悲剧命运。针对曹雪芹及其书的侮辱诋毁、谩骂之词不绝于耳。《红楼梦》被专制文化卫道者视为大逆不道的“淫书”。晚清有一个叫毛庆臻的人,专门写了一本名叫《一亭考古杂记》的书来恶毒攻击曹雪芹和《红楼梦》。他甚至还提出了一个令人笑掉大牙的建议:“莫若聚此淫书,移送海外,以答其鸦片流毒之意。”居然想得出把《红楼梦》当作中国的“毒品”移送海外,以报复洋人输入鸦片的罪恶的主意,简直是“太有才”了!
 


共2页 您在第1页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跳转到页 本页共有2170个字符
作者:王 龙 来源:凤凰网历史频道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17日
上一篇:希特勒屠犹是为“报私仇”?[ 12-17 ]下一篇:巴黎公社墙的恨与爱[ 1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