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0年书单(虚构类) >> 阅读
我的2010年书单(虚构类)
刘绪源(《文汇报》副刊“笔会”主编)
《1Q84
》,【日】村上春树著,施小伟译,南海出版公司 2010
年6
月
此书共三部,第三部要到2011年出版,所以在2010年其实只能读到第一第二部。虽说读得并不完整,对整个构思和故事还不能有整体把握,但我仍然认为,这是2010年里我读到的最好的小说。作品有很强的吸引力,一开头就能紧紧抓住人,让你欲罢不能,同时十分耐读,一点也看不快,一快就看不懂,无法把握下面的情节;小说切入口十分现实,无论是杀人者还是小说编辑,都有对现实的不满或不平,能引起读者的同感,然而渐渐地就被引入幻想与灵异的情节里了,严格说来,这是一部幻想小说,体现了作者惊人的想象力,风格虽与《百年孤独》相近,却比“魔幻现实主义”更超现实;小说故事性强,同时却有很强的思想性,作者对世界有独立深入的思考,作品中的事件都与上世纪60年代的激进思潮有关,这也正是作者满怀激情的时代,书名与奥威尔《1984》相通,但作者又形成了自己的思路……这一切都标志着,这是一部非凡的作品,既极度畅销,又有纯文学特性。它已引来受众的广泛阅读,其实更应引起研究者的充分注意。
程树榛(《人民文学》前主编)
《古炉》,贾平凹著,《当代》2010
年第6
期
这是一部正面反映“文化大革命”的作品。作者没有描绘中央高层人物的波诡云谲的斗争和通都大邑风云变幻的故事,而是通过一个偏僻而古老的村庄“古炉”中的凡人小事,精细地描摹出了这个史无前例的事件的侧面——一幅小小的“文革”路线图。作者以平静而散淡的心态,抒写出大风潮掠过后边远的角落,读后觉得客观而真实;因真实而亲切,因亲切而疼痛;同时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平静心态下面蕴涵着的深沉思索。这是贾平凹潜心多年的一部厚重之作,值得一读。
《少年张冲六章》,杨争光著,作家出版社 2010年4月
这部作品通过一个少年被扭曲的心灵,多棱镜式地透视出现代教育体制的弊端,侧面触及了社会之伤和生活之痛。当然,小说所指向的不是简单地问罪于教育体制。小说传达了这样一种理念:在一个以成功为最高价值追求的时代,在全社会只鼓励个人奋斗的强势氛围中,人们是不是可以作另外的一种选择?作品发人深思,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麦河》,关仁山著,作家出版社 2010
年10
月
人们常说: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这部小说的核心就是近年来农村出现的土地流转问题,因此格外引人注目。故事虽然围绕鹦鹉村而展开描述,形象地刻画了村民们的命运和精神状态,但它又没有局限于此。它的时代背景非常广阔,从历史的纵向写出了百年土地史,塑造了崭新的农民形象。小说具有浓郁的时代气息、生活气息、地方气息,令人感受到典型的冀东的风情风物。
《风语》,麦家著,金城出版社 2010
年7
月
《风语》讲的是一个破译密码的故事。抗日战争初期,国、共双方的特工人员和日本间谍在陪都重庆展开了激烈的谍战。故事是围绕破译日方密码而展开的。人物性格鲜明,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惊心动魄,扑朔迷离;眼瞅着山穷水尽了,可是转瞬间又柳暗花明。读来令人手不释卷。
耿占春(海南大学人文传播学院教授)
《天·葬》,宁肯著,十月文艺出版社 2010
年6
月
这是当代中国文学中难得一见的富有想象力和思想品格的小说。这部作品具备中国文学中罕有的“成长小说”或“思想发展小说”意味。宁肯对历史语境中的精神生活的描写、对自传式经验的深入关注,语言的澄澈以及自觉的文体意识,使之具备了丰富的哲学内涵与诗的品质。我把宁肯的这部作品看作当代小说的自我救赎。虽然《天·葬》中的人物与经历是那样独特,但我们依然能够从中辨认我们隐秘而痛苦的身世:在西藏神圣明澈的风物与重叠、遮蔽的历史之间。
借这个机会,捎带着说两句题外话。杨显惠的《夹边沟纪事》、高尔泰的《寻找家园》都不是小说,出版也好几年了。我读得够迟了,说实话,很久没有如此震撼人心的阅读体验了。《夹边沟纪事》能把人的心理承受力和道德情感折磨得几近崩溃。我们知道抽象的事件和庞大的死亡数字,但这些作品让我们盯着那些受难者的眼睛直至死亡或变成非人。把人们常常说起的对灵魂的拷问这样的赞词献给高尔泰的《寻找家园》一点也不过分。在饱受无尽的苦难之后,我们终于有了索尔仁尼琴式的真诚的写作了。
鄢烈山(杂文家)
《夸·颉·日·娥》,周实著,角度图书出版 2010
年3
月
这是我在2010年读到的最难忘的两本书之一。故事发生在“超现实”的神话传说时代。一个你我熟知的“夸父逐日”典故,竟被作者“有根有据”地演绎出一场动人的“多角”爱情故事,关涉王者与学者、学者与学者、王者与妃嫔、妃嫔与民女,情节纠结缠绕而又缤纷缠绵,深刻地揭示了权力、情欲与爱情的关系。“夸”即夸父,一个为部落之王测日影观气象的远古“国家天文台”台长兼台员;“颉”者仓颉,一个上古自创文字记言兼记事的“皇家史官”;“日”者,炎黄两部落相争中的胜出者轩辕氏黄帝;“娥”,一个爱说爱笑讨人爱怜而令后世女性巴不得是“我”的“女”子,夸父的恋人,夸父之友仓颉的暗恋对象……周实引经据典说文解字,搞得你不能不信真有这么档子事。四个主要人物对“逐日”一事及结局各有说辞,小说开篇就是夸父自述,问你“我是人,还是神?”是人,怎会有那么大的肚子,喝干黄河水又要喝渭河水?是神,还要喝水,还会渴死吗?“日”者,太阳,王者黄帝之喻;“逐”者,驱逐、追杀也;夸父与黄帝因何结冤仇……
周实是个才子,写过以古代各式酷刑为素材的系列短篇小说《刀俎》,又有以《素女经》为素材的小说《性比天高》。这个怪才写出的诗性的“故事新编”《夸·颉·日·娥》,可以当美文欣赏,装帧印制也颇为精美。卷首广告词“在一个浏览的时代/我为你提供阅读”,对这本书还真不是夸口。
李少君(《天涯》杂志主编)
《朱雀》,葛亮著,作家出版社 2010
年9
月出版
小说以苏格兰华裔青年、留学生许廷迈的外来视野,掀开了巨变中的古老中国的神秘的现代帷幕。主人公被卷入到一场场冲突之中,因为他是局外人,他看出一些问题,又因为他被排除在中心之外,感觉处处内藏玄机……这样的结构,正好对应着当代中国本身具有的庞大复杂的神秘性。在这一切的背后,还竖立着一个个巨大的或明或暗的历史屏风,环环相扣又各自展开,线条似的铺展的众多人物的身世和命运,增加着小说的历史感和厚重感。
也许是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这部小说的时间和空间的跨越相当长,显示出鸿篇巨制的磅礴建构。此外,作者可能还受了网络文学的影响,有一些玄幻、穿越色彩,为小说增加了神秘感。
王晓华(深圳大学中文系教授)
《古炉》,贾平凹著,《当代》2010
年第6
期
小说所叙述的“古炉”是个山水清明的偏僻村落,居民们继承了传统的烧瓷技术,却始终贫穷、“简陋、委琐、荒诞、残忍”。始于1965年冬天的动荡激活、强化、放大了他们人性中的恶,使古村成为充满猜忌、对抗、斗争、暴力话语的精神废墟。意味深长的是,“古炉”村是生产陶瓷之地,而中国在英文中就是“陶瓷”的意思,因此,写“古炉”村就是写中国,就是展示中国人在特定时代的精神轨迹和命运。从这个意义上讲,小说中的乡村叙事同时是国家叙事和民族叙事。贾平凹创作这部具有启蒙意味的长篇小说,其用意就在于解构了“乡村”和“革命”的神话,让人不遗忘那段历史。
分享按钮分享到凤凰微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百家讲坛》杂志网站无关。本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上一篇:母也天只: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
- 下一篇:《当代》,一个台湾思想杂志的身世
相关内容
- 2010年度非虚构类图书阅读调查报告
- “文革”历史也能写出中国气派
- 体制外心声:红太阳是咋升起的
- 许纪霖等:我的2010年书单
- 华人有责任帮助中国走上民主路
- 蒋介石:民主无量,独裁无胆?
- 《夜谭十记》为何写了40年?
- 为了人民,还是为了赢得人民?
- 三毛传记出版披露自杀真实原因
- 写作者要尽可能塑造真实的自己
本周排行榜
- 你一笑,全世界的花都开了
- 我们的热爱能走多远
- 对每一个日子怀有好感
- 人生是每时每刻的全力以赴
- 每个人的希望都熠熠闪光
- 但愿他年相逢,花开如昔
- 最好的时光是幸福地活在当下
- 柏林墙野兔:见证自由的没落与回归
- 赫鲁晓夫经历“逼宫”与“被逼宫”
- 关东大地震后谣言纷起让日当局恐慌